作者:力群 客家人世界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書。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瑞金,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文化典籍。
寺廟,是書中歷經歲月風雨剝蝕的一頁,它是一個地方的藝術瑰寶,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征,
寺廟文化已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的生命與靈魂。
在瑞金,有九大寺廟。
東華山寺,是其中之一。它座落于瑞金市東郊葉坪東華山。
東華山不高,只有一百多米。佇立山頂鳥瞰遠眺,但見山巒蒼范,煙霧裊裊,松柏疊翠,竹林青幽。1932年1月,毛澤東蟄居東華山古廟抱病休養。一種獨特的歷史,刷新了東華山的文化高度……
一個城市一部書,宗祠是其濃墨重彩的一頁。宗祠里盛裝著老百姓千家萬戶的陳年往事以及一脈相承的血緣,是最真實的地方版圖。宗祠一姓一祠,是一套以姓氏血親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宗祠是整個體系的核心,是家族的圣殿,象征著家族血脈延綿不息、香火不斷;族譜,記錄著宗族血脈關系以及家族的往昔,是影響最為深遠、最具歷史淵源的一頁。
這一頁,以瑞金楊氏宗祠的金碧輝煌,呈現于世。它,無聲地敘述瑞金楊氏歷史的滄桑與輝煌。瑞金楊氏人口近十萬之眾,人丁興旺,在當地百家姓之中,人數排名榜首,因而瑞金有楊半縣之別稱。于是,一部楊氏史,便成了半部瑞金史。
一部城市一部書,老街是其中靜水流深的一頁。這一頁,以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態展現于瑞金市區一隅。它遠離喧囂繁華,沐浴著時光的寧靜與凝滯,沉積著原生態的生活意象,在歲月繁盛的煙火中化作褪色的記憶膠片,隱隱約約訴說著糶米街、廖屋坪、上半團巷、下半團巷這些瑞金老街歷史深處的陽光靜謐,小巷幽深,板房斑剝,喧囂沉寂。那門楣上的舊招牌匾,曾經鮮亮的容顏歷經歲月風霜侵蝕,耷拉著曾經榮耀飛翔的勁翅,卻仍堅挺如路標,直指歷史脈絡來處的光華與榮耀。
一座城市一部書。
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頁。楊榮仿,一個大寫的老人,是其中沉甸甸的一頁。
竹縷為線纏出出日月輪廓,金剪做引蜿蜒成大地幽徑,鏤云裁月繽紛逸霞,分寸之間山河溢彩,楊榮仿老先生的竹編技藝出神入化。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文化的傳承人,楊老的居所如今已經被成為竹編工藝傳承所,向世人展示竹編工藝的編制基本流程。只見他手持竹條嫻熟地穿插,人物動物擺件一會兒就栩栩如生地編織而成;一根根竹條,幾下子就在他里魔幻般地化作竹籃竹盤。
然而,這似乎只是昨夜星辰。瑞金竹編藝術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出口產品,而如今市場萎縮,年輕一代也無甚興致染指。每每思及于此,楊老頓感非遺傳承絕活的責任重大與神圣。因此,他在這里堅守著實踐著示范著,為珍貴的中華傳統工藝不致失傳,為中華文化傳統的香火熊熊燃燒、永續鼎盛……
一座城市一部書。
瑞金,是一部客家史書。書中的一頁,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那就是客家山歌。
一個個白發蒼蒼的瑞金阿婆,都喜歡唱山歌,特別是新編的客家山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歌。瑞金客家山歌,傳遍江湖遠播四方。
瑞金客家山歌,乃贛南閩西粵北省交界處的民歌,也就是客家人聚集地的民歌。瑞金人不局限于傳唱上世紀的傳統山歌,更著重客家山歌的曲目創新與發展。《歡迎你到瑞金來》,便是瑞金客家山歌的創新經典,向世人發出深情呼喚:
遠方的朋友,歡迎你到瑞金來!
朋友啊,歡迎你到瑞金來!瑞金古城那“臨水筑城、一河兩岸、四塔環抱”的風貌,正向你敞開,那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文化巨著,正以一條古老的綿江流淌。當你走進瑞金,你也會成為這部史書中的一頁,一如綿江中的一滴水,隨歷史長流奔騰向前,融入永恒的人類歷史的時空瀚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