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腳爬客攜手武漢市公園協會,積極參與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0—2021年武漢市中小學校自然生態研學旅行示范課活動”。科普志愿者講師們為中小學生們分享了武漢濕地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等相關知識,并舉辦多場戶外自然教育活動。活動充分運用自然資源開展科普教育,帶領同學們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激發了他們對于大自然動植物、地理生物知識的興趣,樹立起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生態保護意識,讓更多孩子能夠了解武漢濕地、關注和保護武漢自然環境。截至12月30日,活動已走進32所學校,共計兩千余名學生參與這場科普活動。

10月至12月,在腳爬客科普志愿者講師的帶領下,“武漢市中小學生自然生態研學旅行示范課”活動走進了武漢市第十四中學、漢陽區德才小學、江岸區三眼橋小學、武漢市南湖中學等武漢三鎮的30余所中小學,活動中,科普志愿者講師用生動有趣的科普知識和引人入勝的講述方式向同學們展示了武漢市濕地資源及濕地現狀環境。


在自然生態研學旅行示范課活動中,科普志愿者講師利用VR體驗模式將武漢濕地的美景帶入課堂,拉近了孩子們和大自然的距離,在科普志愿者講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同學們通過豐富多樣的圖文和視頻素材與濕地“零距離”接觸,了解了武漢豐富的濕地資源、濕地的定義、功能,“地球之腎”的含義,并且認識了武漢濕地常見的植物種類等。示范課的最后環節,科普志愿者講師帶領著同學們走出教室,在校園中辨認常見植物,進行觀察和繪畫,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聆聽,制作自然筆記并提出問題,科普志愿者講師一一做出解答。


武漢市公園協會聯合腳爬客地學科普中心等單位開展“2020-2021年武漢市中小學生自然生態研學旅行示范課”活動,打破了傳統教室的“圍墻”,將課堂搬進大自然。在科技展品體驗與戶外實踐中,通過視、嗅、聽、觸覺多維度帶領同學們深度認識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多樣化、開放性的學習場景實現了室內室外的相互通融,使得同學們自主探索大自然、探究實踐、動手操作、合作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對武漢濕地的認知進一步提升。

據悉,武漢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其淡水資源豐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武漢市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本次活動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武漢市公園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數個自然研學機構承辦,預計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百余場,腳爬客地學科普中心承辦了其中的三十場。活動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方針,針對武漢市內中小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宣傳活動,展示武漢市的濕地和濕地公園的資源價值與生態文化。
(編輯:張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