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的五色飯、味美的魚茶,精美的黎錦苗繡,保存完好的黎族原始村落與習俗。海南五指山市千百年來聚居著一代又一代的黎族苗族兒女,孕育出最地道、最純粹的民族傳統歷史文化資源。
初保村是黎族干欄民居建筑生態自然村,現有獨具特色的干欄民居建筑房屋,即金字形屋頂茅草覆蓋,墻圍四周木板構造的干欄民居建筑的房屋。黎族干欄建筑生態自然村,入選了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干欄式船形屋是人們為了躲避瘴氣和毒蟲野獸侵襲,順應炎熱、多雨、潮濕的自然環境,形成的富有黎族特點的民居形式。這種船形屋分高腳、低腳兩種,二者區別在于離地的距離,高腳船形屋離地約2米左右,低腳船形屋離地半米左右。木材、竹子、紅白藤、茅草、椰子樹等是黎族人民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
黎族干欄民居的另一特色建筑形式,即干欄木板構造房屋,是初保生態自然村傳統民間工藝內容中最為特色的一大人文景觀,是初保村重要的內容載體。它反映了黎族干欄民居建筑從原始的洞穴房室,過渡到船形屋,到金字形房屋的演變發展歷史。
干欄民居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建筑形式之一,又稱“巢居”。歷史上黎族曾廣泛地運用這一建筑形式,在本島中部熱帶雨林山地建村立寨,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風格形式。隨著現代物質文化的不斷發展,黎族干欄民居逐漸消失,而初保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相對閉塞的交通條件,使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初保村黎族干欄建筑生態自然村,對于探討海南黎族的古代歷史和傳統的民族民俗文化,追溯黎族歷史的干欄民居建筑藝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初保村至今仍保留和傳承本民族服飾、飲食習俗、傳統織錦工藝等古樸濃厚的民族民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