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華/文 謝岳成/圖
幾次走近方顯勤老人,才得知他是一位樂于做社會公益,勇于出面調解民事糾紛的熱心人。談及他的為人,他說:“我在柘木、橋市、朱河有一定的影響,也有一定的人脈。”
事實如此。方顯勤,原湖北省監利市柘木中學教師,已是七旬老人。退休后,他一門心思在社會上調解民事糾紛,化解鄰里矛盾,為當地政府排憂解難,做鄉親鄰里的貼心人!
為了有效地做好調解工作,及時排除矛盾沖突,他利用師生關系,經常去市政府、市法院,請教政法人士,學習法律知識。還和當地的村干部、個體戶組建了一個調解糾紛的熱心團隊,上門服務,依法調解,從不魯莽行事,不把事情搞砸!
提起修建“G351”繞城公路及農戶拆遷的事,人們印象較深。農戶的房屋要拆遷,宅基地要補償。既要嚴格落實政策,又要讓農戶少扯皮。方顯勤老人與團隊成員配合柘木鄉政府、派出所、城管以及地方干部,上門十幾個回合,主動找拆遷戶的親戚、兄弟出面,一道做好拆遷戶的工作??嗫谄判牡暮醚韵鄤?,微信互動的溫馨勸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動湊集500元,為農戶買菜招待拆遷的幫工人員。在當地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在熱心團隊的協助下,終于以誠心打開拆遷戶的心鎖,這樁棘手的事達到了文明拆遷,和諧拆遷。
有農戶因自己的“老業”在某單位的門前,要在此建房,面臨征地與補償的矛盾,這件事不是一下能說清楚的。農戶提了要求,鄉政府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還是一時難以達到對方的要求。有人說那是個“米壇子”,有人說這補償的是“糠位置”,爭來爭去,鄉政府卻有難度。作為鄉親鄰里的方顯勤,明知這件事不能再鬧下去,就協助當地干部去做工作。遇到“明人”好講話,在圍觀的人群中,他找到一些老年人,開宗明義地和他們談心。他說:“我說句公直話,做人要顧大局,政府在為群眾辦事,我們要配合。當阻力,添麻煩,就是我們自己不應該了!”并根據農戶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得到了當地干部的采納,同時說服村民,讓他接受調解。維護集體的利益,不損害他人,做個秉公的“和事佬”,這就是老人的宗旨。有人說,不是說熱鬧話,“勤爹”還是做了一些實在的工作!
張家的住房門前無路進出,要李家讓一點地基;老王騎摩托車撞到了停在路邊的拖拉機,發生了傷人事故,要求陳家出錢整治;地方修橋為命名有異議。這些民事糾紛說大也大,關系到索賠的事;說小也小,地方鄰里的摩擦??梢{解好,讓雙方達成協議,地方人總是請方顯勤老人出面。只要他到場,就會宣講黨的富民政策,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講古代名人的故事,讓當事雙方達到調解,把事態控制在墩臺,把矛盾不上交。有人說他多事,愛管閑事,方顯勤老人說:“社會自有公道,自有人評說,我做錯了事,我承認。我沒做錯事,地方要認可的,聲名也會升格!”
方顯勤老人就是這樣不計名利,不計得失,實為一名草根調解員。有人說,老人在社會上積了公德,柘木鄉修建創智路,他被請去搞“監理”,大小事件涉及千家萬戶。要融合這些農戶的關系,不惜磨破嘴,跑斷腿,左右串通,上下聯系,起到了干群之間的橋梁作用。后來,柘木鄉政府讓他管理一段長河,老人每天清晨都要去河畔的人行道打掃衛生。他認為,老有所為,發揮余熱,參與做清潔,環境更美麗。
而今,方顯勤老人精神矍鑠,身體康健。談及做公益的事,仍然興致勃勃。他就是一棵頑強的小草,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民事糾紛中,頂出頭,綻放自己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