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的形成跟經濟形勢的不斷增長離不開眾所周知,近二十多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經濟規模也在不斷的穩步攀升。不過,隨著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的同時,也意味著各色經濟體的規模和成本也在不斷的擴大,這樣一來,對于各種經濟體,尤其是公司和工廠這些直接面對管理生產和銷售以及財務、稅務的個體,管理壓力和成本自然也在不斷的增加。從前,一家工廠只需要一個電腦端的管理軟件就能管理全局,漸漸地,隨著經營的規模增加以及倉儲、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不斷細化,一個電腦端的管理軟件就能走遍天下的模式,顯然早就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此情況之下,所有上了一定規模而且具有危機意識的企業都會無一例外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尋求管理體系的升級以及進行企業的資源整合,以達到削減企業經營成本,便于企業在市場的競爭中爭得有利態勢。在這一環節,尋求一款適合自己企業的ERP系統管理軟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ERP系統,英文全稱: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又稱:企業資源計劃。 Erp (企業資源計劃) 系統 ERP的發展歷程主要分4個階段:1. 上個世紀40年代,隨著二戰的結束,全球性的貿易組織建立,全球性的貿易再度興起,整個世界經濟都得到了一個相對繁榮的發展,這個時候人們為了解決庫存控制問題,提出了“訂購點法”。 二戰結束 2. 上個世紀60年代,計算機系統的發展使得人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復雜的運算。由于之前提出的“訂購點法”在企業經營上還是存在相當多的缺陷,為了彌補這些缺陷,人們提出了“MRP理論”,MRP英文全稱: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由于這個理論是最初的,這個階段也被稱之為“基本MRP階段”或者“物料需求計劃階段”。 3. 上個世紀70年代,計算機系統技術得到更加廣闊的應用和更加深入的發展和普及,MRP理論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究,這個時候的MRP系統成為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不僅解決了庫存、采購、生產、銷售的管理,而且還發展了生產能力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以及采購作業計劃理論。由于這個階段的MRP系統已經將企業經營管理所能涉及的各方面都提供了涵蓋的基礎,這個階段也被稱為“閉環MRP階段”。 豐田生產方式(看板管理)就是在基本MRP階段和閉環MRP階段,這兩個階段之中產生的 4. 上個世紀80年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形成了一股全新的技術浪潮,得益于此,企業內部的信息可以充分、快速的得到共享,之前的MRP理論下的各個子系統也得到了充分的整合統一,形成了一個集庫存、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工程技術等為一體的企業經營生產管理信息系統,MRP理論得到進化,形成了“MRP II階段”。 進入到了90年代后,市場與市場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與企業之間競爭的空間和范圍進一步擴大,原有基礎的MRPⅡ理論,作為主要面向企業內部資源全面計劃管理的思想,慢慢的發展成為了在90年代甚至在未來應該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企業整體資源的管理思想。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加特納公司在90年代初期率先提出了“企業資源計劃”,也就是我們說的“ERP”。 ERP系統誕生的歷程
https://erpxitong.com/article-1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