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稿:浙江新開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策展人朱賢斌。文稿支持: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胡建君教授
2020年12月13日,由中共寧波市鎮海區委宣傳部、寧波市鎮海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寧波市鎮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寧波市美術館共同主辦,浙江新開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鎮海區翰墨春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共同承辦,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上海書畫院、上海市覺群書畫院等有關單位大力支持的“樂山樂水 "為祖國山河立傳——樂震文畫展在寧波市美術館隆重開幕。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嘉賓幾百余人參加了本次開幕式活動。
展覽相當于一次同鄉好友沙龍與雅集,在觀賞、閱讀、聆聽、交流的過程中,給參觀者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帶來全方位的感悟和領受,完成古典與現代的對話,得到精神的陶冶與洗禮。以增進鄉誼、鄉情、鄉戀為主旨,傳承寧波與海上文脈,為觀眾提供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蘊、人脈資源為支撐的交流平臺。為了提升鎮海城市文化品質和文化層次,滿足人民群眾對高雅藝術的美好需求。陳佩秋先生在世時也曾在樂震文山水畫冊的序言中寫道:“他尋覓于遠山、幽谷、寒江、暮雪、煙村,并將自己對傳統的理解和在東瀛觀摩的繪畫藝術進行結合揉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他試著將中國畫的筆墨隱藏于水墨的烘染之中,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個性,畫面主景穩重,云遮霧障,具有一種幽深的意境和一種逸放的美感。”
展覽宗旨:旨古老與新生,直面相對,真實與虛幻,疊映勾連,傳統與現代,無限關聯,弘揚傳統文化,呼喚現代使命……以增進鄉誼、鄉情…… “我們沒有著眼于形態上的所謂呼應與協調,而是承認并追求矛盾之中本就蘊涵的共存的意義。” 藝術處理:海上氣質,文脈傳承,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進而涵詠沉浸、身臨其境,退而思考傳統、遙瞻未來。
開幕式現場
出席領導與嘉賓合影留念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出席展覽開幕式的特邀嘉賓有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法師
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副組長、上海海事大學原校長黃有方先生
上海警備區原參謀長、少將顧金生先生
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先生
上海市文聯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遲志剛先生
上海文史資料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上海新聞出版局原局長祝君波先生
著名藝術家陳家冷先生
著名鎮海籍畫家陳逸鳴先生
上海閔房集團總經理華允弟先生
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樂震文先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畫家張弛女士
寧波市政協副主席、鎮海區委書記林雅蓮女士
寧波市文聯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黃旭航先生
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一級調研員呂勇先生
鎮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海江先生
寧波美術館館長韓利誠先生
寧波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孫佩梁先生
中共鎮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林世軍先生
鎮海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阮一心先生
鎮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張如新先生
浙江新開基文化總經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朱賢斌先生
著名畫家樂震文每每以家鄉鎮海為自豪。在寫簡介時,他一直強調自己的籍貫是“浙江鎮海”。他數次背著畫具,登上家鄉招寶山寫生,從日出到日落,積累了厚厚的畫稿。又認真地去故土舊地尋根,走街串巷,經過一條小石橋時,記憶突然被激活,他記得童年時在這條橋上釣魚,竟有一條大魚徑直躍入懷中。這夢寐而真實的記憶,大概早就寓示了命運的非同尋常,他是受上天眷顧的。
生養于草木蔥蘢、山川秀發的故鄉鎮海,樂震文向與山水有緣。“吾儒者粗識去就,性愛山林”,自古以來,文人士大夫與質有而趣靈的山水最為神情親密,他們擬跡巢由,放情林壑,與琴酒而俱適,縱煙霞以獨往,進而筆走龍蛇、臥游山水實現其遠蹈高引、離塵絕俗的心愿。樂震文與夫人張弛天南海北結伴寫生,他們南下,北上,東進,西行,甚至到達圣地西藏、冰雪南極,足跡遍及整個世界。
張荃主持開幕儀式
中共鎮海區委常委 宣傳部部長 鄭海江致歡迎辭
上海海事大學原校長黃有方先生致辭
樂震文認為寫生包含三個層面:技法、理法以及它能夠打動他的地方。數十年堅持全世界的實地寫生,融匯成樂震文筆下的小品皆有大氣象。而他的大山大水,更見千巖萬壑構圖奇偉,卻不失細節的精謹塑造,仿佛人能自由游歷其中,與山水共呼吸,并注重山水的人文精神與當代情懷。他漫步深山野水,不走尋常路,認為沒有人為痕跡的自然之風景恰是最入畫的。
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先生致辭
上海市文聯原黨組副書記 副主席 遲志剛先生致辭
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致答謝辭
他崇尚人與自然融通為一,一般會在寫生地待上一陣,從當地的風土人情開始,全方位地對描繪對象并注入自己的觀察和情感,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感悟。他也在家鄉鎮海扎根生活體驗,與家鄉友朋攀談交流,細細品味當地的美食與美酒,尋找舊時的味道,銜接今天的記憶。寧波美術館的個展,樂震文加入了20張故鄉鎮海的寫生作品,傳達自己的鄉情和思念,盡可能回憶小時候在鎮海的印跡。他說每每住進老宅,就像打通任督二脈或穿越前世今生,有一種回家的妥帖感覺,更深深體會到故鄉之人與物,皆稟天地之性靈,剛柔迭用,喜慍分明,一往而有深情,他也把這樣的深情一一傾注于筆端。
于右任云:“故鄉之不可見兮,永不能忘。”故鄉,不局限于一塊特定的土地,更是一種深沉的相思,是對一種文化品格與民族身份的同聲相應,是與一方山川草木與風土人情的同氣相求。山水佳處,心念所及,皆是故鄉。樂震文勉力探索傳統山水的當代審美以及與當下文化連接的可能性,為海上畫壇樹立傳奇與典范,更心系故鄉,尋根寰宇之間,樂山樂水樂故鄉,“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
在開幕式現場樂震文先生將向寧波市美術館捐贈了1幅作品,向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捐贈自己創作的20幅寧波寫生作品,寧波市鎮海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阮一心先生,寧波市美術館典藏部主任孫周先生上臺接受捐贈。寧波市鎮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海江先生、寧波市美術館館長韓利誠先生向樂震文先生頒發捐贈證書。
樂震文先生向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捐贈作品
樂震文先生向寧波市美術館捐贈作品
寧波市鎮海區委常委 宣傳部部長鄭海江先生
寧波市美術館館長韓利誠先生
向樂震文先生頒發捐贈證書和收藏證書
鎮海區委書記 林雅蓮女士宣布畫展開幕
展覽現場
樂 震 文 簡 介
展出部分作品欣賞
《黃山雙龍瀑》367x145cm2020
《飛泉流玉山》設色水墨紙本 124 x 244 cm 2020
《素風發微霜》設色水墨紙本124 x 244 cm 2020
《又是一年荷塘綠》設色水墨紙本145 x 367 cm 2020
《雨后》設色水墨紙本179 x 370 cm 2020
《移得山川勝 坐來煙霧空》設色水墨紙本180 x 580 cm 2016
《梢云聳百尋》水墨紙本124 x 244 cm 2020
寫生作品欣賞
寧波鎮海招寶山寫生現場
寧波鎮海招寶山寫生現場
寧波鎮海招寶山寫生現場
寧波鎮海招寶山寫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