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建鵬(常用名:鄭健鵬),字道遠,自署博雅齋、道韻軒。大學文化,廣東揭陽人,現為揭陽市揭東富田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道韻軒書畫社社長,北京文人藝術館研究員,北京人民畫院、廣東南方書畫院院士。
我自幼酷愛書畫,可是那年代沒有通往藝術院校的途徑,于是,自學就成為自已腳下的路,書畫成為自已畢生追求的美好夢想。為了生計先后學過醫當過鄉村醫生,從軍成為軍人,退役后從事文秘工作,也成為商人。然而,生活的輾轉多變始終沒有改變我對書畫藝術的執著和任性,工作繁忙但心中不時揣摩、觀察和涉獵。歲月推移,對藝術的感悟和積淀不斷加深。2015年決定撇開商務的冗繁重歸書畫的求索,幾年間把過去積累的生活素材逐漸轉化為現有作品,我的書法側重于隸書和行書,國畫涉獵水族、花鳥、山水等領域。藝術上主張:重筆墨,講氣韻,強調個性化,追求靈動和節奏感。提倡接地氣,大眾化,雅俗共賞之理念。正因厚積簿發,藝術上雖歷經沉寂和停頓,然而猶如草木逢春,百花盛放。今年已編印了《鄭健鵬書法作品選》《鄭健鵬墨竹作品選》《鄭健鵬山水畫作品選》《鄭健鵬水族花鳥畫選》四卷專輯。多幅作品刊發于《汕頭日報》,收入云南文山碑林,被世界鄭氏文博館收藏,入編《世界美術大典》《中國學者墨跡選》等大型畫冊,個人資料入編《當代書畫家傳介》等辭書。
竹,是歷代騷人墨客吟詠描寫的題材。它的虛懷,挺拔,剛毅,堅貞,頂風立雪,戰寒克暑都是人們歌頌的特質。尤其是"竹"與"德"在潮汕方言上的諧音,更使它成為古今熱捧,稱為四君子之一。清代鄭板橋,當代潮汕名宿劉昌潮的墨竹作品是我學習的范本。如何用一瓶墨汁一張宣紙畫就一幅層次分明,氣韻清逸的墨竹圖,掛于壁上頓覺蓬蓽生輝,韻味十足就是我的藝術追求!

鄭建鵬作品賞析
古人有"濃、淡、干、濕、黑"墨分五色之說。如何用墨的五色去詮釋竹子的內涵,畫出竹的深淺,焦嫩,疏密,遠近,把竹子的特質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就是中國畫描寫對象的"物語",也即是國畫藝術的功夫。這便是我潛心研究的課題。于是,我深入竹園去細細觀察,了解各種竹子竹竿的生長態勢,竹枝的擺放伸張,竹葉的組織結構和成團成簇的布局,以及竹子晴雨天,動靜態的不同形態。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師法自然自當中得心源。再向前人先哲學習,從謀篇布白,筆法墨法認真研習,以高遠立意,十年磨一劍。作為自學的我,一幅幅墨竹題材作品走入尋常百姓家,頗受群眾好評。
不知草木承何異,但見先生筆下青
——論書畫家鄭建鵬先生墨竹藝術
書與畫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表現之一,并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華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而如今我國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更是自成獨特的體系,有著極具珍貴的藝術價值。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近代書畫家,鄭建鵬先生。
鄭建鵬先生(常用名:鄭健鵬),字道遠,自署博雅齋、道韻軒。廣東揭陽人,現為揭陽市揭東富田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道韻軒書畫社社長,中國書畫家研究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文人藝術館研究員,廣東南方書畫院院士,北京墨緣齋簽約書畫家。鄭建鵬先生的書法側重于隸書和行書,國畫涉獵水族、花鳥、山水等領域。藝術上主張:重筆墨,講氣韻,強調個性化,追求靈動和節奏感。提倡接地氣,大眾化,雅俗共賞之理念。

鄭建鵬作品賞析
縱觀鄭建鵬先生的書畫,整體構圖成熟、氣韻生動。特別是其墨竹作品,層次分明,疏朗清逸。畫中的幾桿竹子枝干挺拔遒勁,墨雖淡卻筋節有力。青竹橫過主畫面,形成開合之勢,其莖大小濃淡主次分明,而竹葉禿筆橫掃呈從狀分布、依風勢傾斜疏密有度。無論是頂天立地的長桿還是畫中局部的末節枝梢,每一筆都是那樣的沉穩扎實,沒有絲毫的猶豫馬虎。雖無絢麗的顏色,卻依然將竹子畫的栩栩如生,即使是淡墨勾勒的竹梢,也是挺拔勁健,英姿勃發,充滿著向上的美感。常言道墨分五色,鄭建鵬先生的濃淡把握呈現在這水墨畫上顯得相輔相成卻又名涇分明,可謂“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葉其搖風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隱躍于紙外平!”
哲人指點江山,儒者漫寫梅竹。正是鄭建鵬先生對待藝術的孜孜不倦,這樣無數次對竹的點、線、墨、色的不同處理,用其獨特的繪畫語言表現出竹子特有的千姿百態。竹雖無言,可由七點窺其意。看鄭建鵬先生的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先生他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根據自身天賦和審美,選擇了其自有的創作方向和路徑,并且不斷從傳統中汲取營養,不斷打破自我窠臼,脫胎換骨,超越自我,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成長,看到了這片水墨草木青。
而令人驚訝的是,鄭建鵬先生并非出生書畫世家,僅是在2015年開始棄商從文,并在短暫的時間內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鄭建鵬先生道,他自小酷愛書畫,只是在那個年代并沒有這方面藝術的出路。所以當年的他為了生計學過醫、從了軍,退役后從事文秘工作,并且成為了商人。然而,也正是這么多年來,鄭建鵬先生把對生活的積累不斷轉換成了對藝術的感悟才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的他、這些優秀的作品。正因厚積簿發,藝術上雖歷經沉寂和停頓,然而猶如草木逢春,百花盛放。
華夏翰墨藝術研究院著名藝術評論家——薛然
2020年12月12號

鄭建鵬作品賞析

鄭建鵬作品賞析

鄭建鵬作品賞析

鄭建鵬作品賞析

鄭建鵬作品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