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苗苗
10多年來,通過公益組織,她陸續成為9個孤兒、棄嬰的“天使媽媽”,用大愛為孩子撐起人生的保護傘;做客電臺直播間的過程中,她的自強自立幫助很多殘障人士樹立了堅定的信心;她用不間斷的精準扶貧,幫助殘障人士及貧困家庭改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拍賣畫作,用拍賣款購置了價值600萬元的緊缺醫療物資,并第一時間送往武漢等地,用實際行動支持白衣天使,助力全國抗疫工作。她叫王一水,是一名畫家,潛心創作了25米長卷《汴京八景圖》等作品,用畫筆深耕古城沃土、宣傳大美開封。同時,她用一點一滴的善舉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因為愛 她收養了9個孩子
“我最小的兒子已經6歲,馬上該上小學了,最大的孩子已經大學一年級了。”5月底,在工作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一水開門見山地向記者說起這10多年來她收養的孤兒、棄嬰。原來,2009年,在北京已經成為簽約畫家的王一水加入天使之家公益組織,當時單身的她成了一名“天使媽媽”,到目前為止,她已收養了9個孩子。如今,這些孩子分別寄養在包括她家在內的開封城區5個家庭當中,每個孩子每月3000元的撫養費統一由她出。
王一水說,她在很小的時候被父母遺棄,后來被好心的開封養父母收養,至今她也沒有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這段遭遇,每每看到棄嬰、孤兒,王一水的心里總會涌出想給他們更多愛的念頭,所以成為“天使媽媽”的她,在收養棄嬰、孤兒的路上走得很堅決。在她看來,再豐富的物質,也比不上給孩子濃濃的親情和關愛。
雖是有穩定收入的簽約畫家,但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先后經歷尋親被騙、銀行卡被盜刷等事件后,王一水也曾一貧如洗。2015年8月,她甚至買不起奶粉。為了生活,為了相依為命的孩子,她變賣了一處房產和部分書畫作品,仍堅持撫養這些孩子。如今經濟好轉的王一水每個月都會組織代養孩子的5個家庭聚餐,孩子們以兄弟姐妹相稱,關系非常融洽,和她一起生活的小兒子時常跟別人炫耀,自己有很多哥哥、姐姐。
王一水說,看著自己收養的孩子一天天茁壯成長,她心里非常高興。疫情防控期間,還未復課的小兒子曾跟著她一起創作了幾幅作品,要捐獻給白衣天使。兒子的舉動讓她感到很欣慰,因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也懂得了感恩和奉獻。
盡己所能
用心關愛殘障人士及貧困家庭
37歲的王六勇是杞縣高陽鎮團城村二組的一名重度肢體殘疾人,家庭無經濟來源,生活困難。幾年前,王一水得知王六勇的情況后,逢年過節都去看望王六勇一家,平時也常在微信聊天中安慰、鼓勵王六勇要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得知王六勇喜好書畫作品,王一水還專門創作書畫作品送給他,讓他的生活更豐富。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六勇激動地說:“王一水老師不僅是幫助我們的恩人,也是我做人和學習的榜樣。”
肢體殘障人士馬帥通過一次電臺熱線與王一水取得了聯系。得知馬帥肢體殘障、收入不穩定,王一水不僅為他聯系了中醫按摩培訓、支付培訓費用,還幫助他開了自己的中醫按摩店,添置按摩設備、空調等物件。如今的馬帥收入穩定,成了家,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過上了他夢想中的幸福生活。馬帥說,從一個自暴自棄的人到如今重塑對生活的信心,這一切都離不開王一水一直以來的鼓勵和支持。
今年春節前,作為我市政協委員的王一水在市兩會閉幕后,立刻帶著早已準備好的慰問品直奔杞縣。20多家殘障人士、貧困戶的慰問,讓她足足跑了3天。但看到殘障人士、貧困戶接過她精心采購的饅頭、棉被、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年貨時臉上露出的笑容,她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溫暖。
王一水說:“在生活低谷時,也曾受到好心人的幫助,現在有能力了,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更多殘障人士、貧困家庭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
用畫筆參與抗疫
用實際行動支持白衣天使
自幼生活在古城開封的王一水1998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其作品曾多次參加我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畫展,數幅作品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展覽上獲獎。她懷著對故鄉的熱愛和眷戀之情,創作了《汴京八景圖》《古城雨中情》《三月細雨》《古城憶事》《柳園渡》《黃河頌》《汴京印象》等大量反映古城開封城市風貌的畫作。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心系抗疫一線的她用畫筆精心創作多幅作品,后將部分作品通過拍賣平臺拍賣,拍賣所得的600萬元全部購置醫療防疫物資用于抗擊疫情。
記者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開封宋八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她,向我市教育系統、市傳染病醫院、杞縣中心醫院及鹿邑縣衛建委、信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和武漢等地,捐贈了當時比較緊缺的醫用口罩、酒精、凈手消毒劑、消毒液等醫療物資。這一善舉,不僅展現了她的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而且給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白衣天使、教職工以較大的支持。
3月初,得知我市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回汴后要在家鄉設立的醫療觀察休養點進行14天的休養,王一水聯合我市4家書畫院的60位書畫家從3月24日起,進行了為期18天的網絡直播,用“云慰問”的方式,為歸汴的英雄送上祝福,并為他們創作書畫作品。此外,她還邀請家鄉的歌唱家為他們唱歌,邀請朗誦家為他們讀詩。在白衣天使結束醫療觀察休養時,王一水組織書畫家將直播期間創作的255幅書畫作品全部捐給這些醫護人員。
“白衣天使冒著生命危險在一線抗擊疫情,他們的無私奉獻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書畫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用手中的筆,描繪出這個不一般的春天里最美的畫面。”王一水說。
2020年10月,王一水聯合廣東善舍慈善基金會、開封市慈善總會在開封和廣東舉行捐書助學活動,向兩地25所學校捐贈價值60多萬元書籍和音像制品。
愛在人間,止于至善。
王一水的事跡慢慢傳開來。開封市作協副主席趙國棟了解后很感動,以她為原型,創作出勵志小說《上善若水》,并改編成電影劇本。在中共河南省宣傳部、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已取得電影拍攝許可證。目
前,電影籌備工作正在緊張籌備中。王一水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能夠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可以說,王一水以大河般的胸懷,水利萬物而不爭的精神,把生活的苦難轉化為愛的動力,用自己的筆墨揮灑著大愛之心,并影響更多的人投入公益事業之中。這是一種心靈化境,更是王一水一生的追求。
在王一水看來,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定的長度。在這個有限的長度內,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盡己所能幫助更多人,是她一直以來秉承的理念。在人生路上,她選擇了愛心奉獻,她表示,將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用點滴愛心鋪就自己不悔的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