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生態環境、生活行為方式等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其中,惡性腫瘤作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是“健康中國2030”的主要攻克目標之一。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每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盡管當下新興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廣譜治療等極大地豐富了腫瘤的治療手段,且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質量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這些治療方案的選擇離不開精準的病理診斷。近年來,病理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在提升整個國家的醫療水平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
病理診斷推進腫瘤醫療跨越式發展
作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病理診斷對活檢或手術切除的人體組織樣本進行分析,是目前任何手段都無法替代的終末診斷。自21世紀以來,病理診斷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從傳統的器官病理學步入組織分型和分子分型并存階段,由傳統的判別腫瘤良惡性質、明確病變分類及分級分期等向預測性診斷、精準診斷轉變。
隨著對腫瘤發生機制研究的深入,“一種疾病,一種藥物”的傳統治療策略已是過去式,針對特定突變基因的靶向治療和以PD-1/ PD-L1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成為腫瘤精準醫療的主要發展方向。所有此類獲批上市的藥物都必須與相應的伴隨診斷聯合使用。醫生通過伴隨診斷檢測患者腫瘤組織中特定的蛋白或基因的表達水平,篩選出合適的用藥人群,從而提高療效、保證治療安全性的同時,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開支。
科技進步為病理診斷帶來變革性改變
病理診斷涉及取材、包埋、固定、染色、判讀、報告等多個復雜步驟,過去高度依賴人工完成的情況下對病理診斷的效率和質量帶來了巨大限制。直至上世紀80年代,美國Thomas Grogan博士創辦的VENTANA醫療集團發明了世界上首臺自動化組織診斷設備,這大大減少了手工操作步驟,在加快報告時間的同時,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從“手工”到“自動”的里程碑式的變革,為病理診斷的高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如今,病理實驗室從傳統的顯微鏡讀片轉為以常規蘇木素-伊紅(HE)染色制片技術為基礎,聯合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原位雜交(IHC/ISH)、分子病理學、分子遺傳學和液基細胞學等輔助技術的多元化時代,使病理學的研究和診斷更加全面、深入。
自2008年羅氏收購VENTANA后,2009年,羅氏診斷攜手VENTANA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成立了羅氏診斷組織診斷部,先后帶來了250多種高醫學價值的抗體檢測,包括覆蓋肺癌、乳腺癌、胃癌、膀胱癌、結直腸癌等多個癌腫的伴隨診斷。此外,羅氏診斷近年來還推出了全球首創的“單獨滴染”HE 600染色系統、結合人工智能的DP 200數字病理、以及行業領先的以Vantage精益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為核心的組織診斷精益醫療咨詢服務等,旨在助力中國病理醫師實現高水平的自動化、規范化、精益化的實驗室管理,持續提升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并進一步推動落實病理遠程診斷、多學科聯合會診等模式,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羅氏診斷中國組織診斷部高管史子江先生介紹道:“十年來,羅氏診斷致力于推進中國病理診斷水平的持續提升,以期為數以萬計的患者創造最大的臨床獲益。未來,羅氏診斷將繼續專注創新,追求卓越,推出全球領先的病理診斷解決方案,引領數字化診療方向,同時持續加強與國內病理醫師的合作,造福更多中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