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夢里水鄉蝶變征途
里水鎮鄉村振興采風活動圓滿結束
(通訊員 陳施敏 張銘漉 何金德)
【何媒矩陣】南有夢里水鄉風情游,北有嶺南農業大觀園。11月13日至15日,廣東省文化學會與里水鎮鄉村振興辦聯合舉辦了里水鎮鄉村振興發展采風活動,連日里,由廣東省知名作家、記者組成的采風團隊,走進里水鎮轄下各村,挖掘采寫嶺南鄉村振興故事,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書畫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

走進里水,探尋鄉村振興的不二法寶
灰石磚、粉落英、綠丘原、紅寶殿,展旗樓立于山巔,俯視里水,遙望珠江,年輕的身軀承載著里水厚重的文化底蘊。14日,采風團隊從這里深入里水。東晉至今的綿延歷史、里水歷史名人的奮斗故事、里水醒獅、龍舟等民俗遺產都在展旗樓精彩再現。展覽形式上,采用了立體投影、VR等現代化科技打造沉浸式的游覽體驗,用新語言講老故事。
用新思路興新產業,是里水鎮鄉村振興的又一法寶。馬阿姨是展旗村一家錦鯉養殖場的養殖員,一個月前,馬阿姨從廣東省四會市來到這家養殖場打工,現在她已基本熟悉了這里的養殖流程和經銷渠道。她介紹:“魚苗是自產的,養兩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放在微拍堂APP上直播拍賣。”記者了解到,如今,展旗村的錦鯉養殖已初具規模,村民們迎著電商經濟和直播帶貨的風向,挖淤泥、建圍欄、養錦鯉,養殖品牌效應凸顯,農戶收入得到改善。

花卉種植也是里水第一產業轉型的又一重舉。里水鎮每年都會舉辦嶺南新春水上花市、百合花文化節、錦龍盛會等活動。去年,里水鎮成功打造了“南有夢里水鄉風情游、北有嶺南農業大觀園”的南北兩大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路,推動了美麗鄉村和精品旅游品牌逐步成形。
鄉村振興要留得住鄉愁,就要留住原有的生態環境。在賢寮村,依托豐富的水系資源和漁業優勢,重塑多塘生態系統,打造“以水為媒”的桃源盛景,里水鎮鄉村振興辦專職副主任岑桂海向采風團介紹了該村“下階段開發千畝魚塘”的目標;在魯崗村,依托交通優勢和生態田園基地,強化龍舟及武學文化,同時結合綠道騎行、花海觀光等項目,打造“花徑魯崗 水悅龍舟”品牌……

魯崗龍舟基地 劉云/攝


書寫里水,記錄夢里水鄉的蝶變征途
為期三天的里水鎮鄉村振興采風活動圓滿落幕,但這里還有更多的基層事例、干部事跡、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產業篇章等著采風團隊書寫。連日來,里水鎮多村共同打造鄉村振興的廣袤畫幅,給采風團的每位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看到了村落景致美麗如畫、村居生活幸福安定;看到了鄉鎮工作人員親民眾、干實事的身影;看到了基層年輕干部努力規劃藍圖、對未來充滿希望。
記者了解到,自中共中央、國務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里水鎮提出將里水鎮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里水鎮迎來了蝶變,組織、人才、文化、生態、產業等各方面迎來全面振興,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夢里水鄉”。
里水鎮沒有止步。今后,它將繼續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以里水河、金溪河為“兩線引領”,將里水建設成田園、公園、家園“三園合一”的南海區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
講好家鄉故事、闡釋鄉村振興意義,樹立先進榜樣和總結典型經驗,里水鎮的每一處變化都映射著這個時代的夢想與期望,里水人民的務實、淳樸與包容、開放將驅動著這座依水小鎮乘風前行。
采風團隊成員之一、廣州市作家協會作家陳慧飛表示:“這是件艱巨的工程。本次里水之行,采風團隊看到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前景。希望再過兩年,我們重回里水采風,看到里水全面實現鄉村振興計劃的美好藍圖。”
【供稿】:廣東省文化學會(媒體新聞部)
【采寫攝影】:何媒通訊社
【發布】:何媒矩陣(何金德導演工作室、何媒通訊社、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

(廣東省文化學會采風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