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二区_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_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公告:魔扣目錄網(wǎng)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wǎng)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wǎng)站目錄:http://www.430618.com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wǎng)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來源于《寶慶府》之“寶慶名門”欄目

馬一鷹/文

邵陽隆回地處湖南中部的資江上游,有456個姓氏,民間傳說有魏家塅(金潭)魏氏、羅洪鄒氏、長鄄馬氏“三大家族”。

三大家族之一的長鄄馬氏名人輩出、人文蔚起。自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后(1894)到新中國成立(1949)的55年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馬家人中有革命家、軍隊將領、愛國民主人士、外交家、政府官員、行政領導、公務員,文學家、文史家、藝術家、詩人、作家、演員,科學家、發(fā)明家、教育家、實業(yè)家、醫(yī)學家、農(nóng)學家、鑒賞家、研究員、周易學者,還有注冊會計師、會計師、金融家、經(jīng)濟師,農(nóng)藝師、技術師、技術員、工程師,外語翻譯、速錄師、記者、律師、教師、醫(yī)生等等。其中,擔任過黃埔軍校(中央軍校)教官的就有三位,他們分別是二伯父馬非百、六伯父馬子任、堂哥馬務澄。馬非百和馬子任兩兄弟的經(jīng)歷極富傳奇色彩,是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楊立仁和楊立青兄弟的原型。

▲ 馬非百

【馬非百小傳】

又名馬元材,派名永旦,號若村。秦漢史名家、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學會名譽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毛澤東和郭沫若深受他的影響,曾多次引用觀點和言論。出生于清朝光緒二十二年(1896)。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念書期間,參加了五四運動,參與過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北京工讀互助團、國民雜志社、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籌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北大書法研究會等系列實踐活動。自1919年起,交往過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楊、羅元鯤、周方、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女)、葛健豪(女)、蔡慶熙(女)、劉千昂(女)、蔡麓森、蔡蓉峰、文七妹(女)、楊昌濟、蔡元培、徐寶璜、李大釗、陳獨秀、辜鴻銘、沈士遠、胡適、鄧中夏、羅章龍、楊人杞、易克嶷、張國燾、劉仁靜、蕭鎮(zhèn)湘、梁漱溟、羅隆基、傅斯年、李濟、趙元任、丁文江、董作賓、吳金鼎、郭寶鈞、夏鼎、梁思永、馮友蘭、陳寅恪、余嘉錫、吳晗、郭沫若、成仿吾、方鼎英、周恩來、鄧穎超(女)、何香凝(女)、劉峙、湯恩伯、程潛、陳立夫、陳果夫、鄧拓、嵇文甫、蕭楚女、馮玉祥、李德全(女)、郭春濤、鄧翠英、鄧飛黃、張敦訥、王同慶、陳伯君、顧毓琇、劉季洪、杜元載、朱家驊、陳垣、余嘉錫、章士釗、姚從吾、尹達、李文、袁樸、胡宗南、劉肖愚、胡寄聰、傅振倫、宋云彬、葉世昌等。自1926年起,歷任黃埔軍校 [1] 入伍生部普通學歷史教官(少校)、校本部政治教官(中校),中國國民黨婦女運動講習所 [2] 中國革命史教員,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政治部中州通訊社主任兼總編輯,國立河南大學教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干事,中國國民黨河南省黨部委員,河南省政府秘書,國立河南大學代理校長、歷史系教授,蘇魯豫皖邊區(qū)學院院長,國立北京大學秘書處秘書,中國歷史博物館設計員兼辦公室主任,中華書局哲學組編輯等職。在黃埔軍校期間,與領導省港大罷工的鄧中夏聯(lián)系密切;積極支持并參加廣州起義,許多革命者都在他的住所喬裝參加巷戰(zhàn),其住所成為重要聯(lián)絡點,起義失敗后,利用其身份掩護營救過鄧拓、嵇文甫等許多共產(chǎn)黨人。1943年進入中央訓練團。1949年謝絕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的“臺灣大學任教務長或總務長”邀約。進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前,曾在華北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著有《桑弘羊及其戰(zhàn)時的經(jīng)濟政策》、《桑弘羊傳》、《桑弘羊年譜訂補》、《桑弘羊年譜》(有德文和日文譯本)、《管子輕重篇新詮(套裝上下冊)》(郭沫若曾引用100多條)、《秦始皇帝集傳》(《秦始皇帝傳》出版后被譽為司馬遷“史記”馬骕“繹史”后之巨著,稱“三馬三史”)、《秦史綱要》、《秦集史(全二冊)》、《秦漢經(jīng)濟史料》、《西漢時代的吏治》、《鹽鐵論集注長編》(《鹽鐵論簡注》)、《詩 · 桃夭新證》(手稿)、《秦書》未完稿等。

馬非百治學領域廣泛,建樹頗多,特別是在秦漢史、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等領域的研究中有突出的貢獻。他的治學思想深受近代自然科學的洗禮,從而使其歷史研究能夠在資料翔實、考辨精湛的基礎上有著獨特的見解,較之前人研究更加深入。他是第一個肯定秦始皇功績的學者,毛澤東多次和他一起探討秦始皇和秦史,胡適贊譽他“非百百非而不非秦” 。其博大精深的專著,在當時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現(xiàn)在仍有著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

▲ 馬巨材

【馬巨材小傳】

又名馬子任、馬任,派名永式,號陸村。出生于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1924年8月1日入讀由孫中山六個月前創(chuàng)辦的國立廣東大學預科,成為第一批學生,升入本科后,在理化系肄業(yè);1926年春,被孫中山一年前創(chuàng)辦的黃埔軍校 [1] 入伍生部聘為普通學化學教官,后來改任校本部少校教官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此兩校史稱“一文一武”,文為十大名校、武為將帥搖籃);軍校初創(chuàng)時期的教官僅74位,其中少校7位,當時一起共事的有孫中山、蔣介石、周恩來、廖仲愷、成仿吾、戴季陶、方鼎英、顧祝同、何應欽、李濟深、馬非百、毛澤覃、聶榮臻、葉劍英、惲代英等。1927年12月11日和馬子谷、黃英博(黃春源)、劉肖愚、王昌明、朱迪、馬哲民、區(qū)克宣等在馬非百的軍校住所喬裝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后乘海輪由廣州到上海再到洛陽,擔任河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社會科學教員,和黃英博、孫席珍、招勉之等老師一起從事革命工作,宣傳共產(chǎn)主義思想。三十年代初期開始任教于河南省立開封高級中學,和徐干青、石靜濤(石恩波)、杜孟模、李文彬、武狄生等老師借鑒北大辦學方針,把開封高中辦得有聲有色。1935年12月23日,和徐干青老師設法從學校后門放走響應“一二 · 九運動”的學生,并親自到南關火車站具體指導“臥軌”抗議行動。1938年夏和范文瀾、嵇文甫、王闌西、杜孟模等教授一起籌建“社會科學讀書社”,發(fā)展社員400余人,團結(jié)廣大師生宣傳抗日;緊接著開辦《沉默》、《群嘯》、《理論與評論》、《解放之路》等進步報刊,利用主講“公民課”宣講“資本論”和傳播馬列主義,動員并資助進步學生奔赴延安或到抗日根據(jù)地直接參戰(zhàn)。1940年在“開高”臨時駐地內(nèi)鄉(xiāng)縣夏館鎮(zhèn)外的河邊以釣魚為掩護,與地下黨接頭,接受指示和匯報工作。1943年元旦被“中統(tǒng)河南省黨部調(diào)查統(tǒng)計室鎮(zhèn)平分區(qū)”逮捕關押(1942年8月至1943年12月,中統(tǒng)河南省黨部調(diào)查統(tǒng)計室鎮(zhèn)平分區(qū)和國民黨河南省黨政軍伏牛山區(qū)工作團在整個南陽地區(qū)共抓鋪1110人,史稱“南陽血案”)。

▲ 黃埔軍校武岡分校舊址

【馬務澄小傳】

派名遠略,號仲白。出生于1919年。1942-1945年任黃埔軍校武岡分校政治教官,和他同一時期的教官有董潔如、甘力田、胡九如(胡定爾)、胡泰臣、黃鎮(zhèn)中、劉冠士、劉仲樵、盧伯鷗、唐正球、熊達武(熊達伍)、謝錦濤、徐鼎、鐘煥輝等。(補充:1938年秋,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遷到湖南武岡,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分校,后稱為“武岡分校”;中將李明灝任主任兼特派員、少將劉公武和沈清塵任書記長兼政治部主任、少將李亞芬和周磐任教育處長;從1938年至1945年的7年間,共有23052名熱血青年陸續(xù)從這里畢業(yè),走向抗戰(zhàn)前線;在黃埔軍校系統(tǒng)中,武岡分校辦學時間之長和畢業(yè)學生之多,僅次于黃埔本校和西安第七分校。)

長鄄馬家除以上三位教官外,還有一位教官親戚。

【黃鎮(zhèn)中小傳】

馬淑蓮孫女婿。1918年出生于隆回九龍山南麓的“寺對門黃家”(這里的“寺”即唐朝末期建造的“開通寺”)。1939年夏,初中尚未畢業(yè)就考入黃埔軍校武岡分校(原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十七期,在校期間品學兼優(yōu),雙手可以同時開槍打中兩只飛鳥。1941年夏,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先后擔任區(qū)隊長、地形助教、重兵器助教等職。1946年春調(diào)出軍校,歷任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山東軍區(qū)機槍連連長、山東保安司令部少校科員、國民政府第二綏靖區(qū)青年教導總隊少校團副、華東軍政大學軍事教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軍事教員。(補充:黃鎮(zhèn)中母親陳岳音先祖為清朝武舉人,獨創(chuàng)“家傳掌法”;家有練習十八般武藝所需的各種兵器,還有皇帝親書的“譽信洛陽”御匾和御賜的“雙龍戲珠”酒壺。)

前一段連續(xù)寫了五篇有關長鄄馬氏家族的文章,有朋友留言:“長鄄馬家人才輩出。不僅僅是民國時期,如今亦是人才濟濟,活躍在各條戰(zhàn)線。成就長盛不衰的神話!”我覺得朋友說得很有道理。長鄄馬家人都是從山溝溝里走出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其間經(jīng)歷的艱難、承受的苦楚,我等感同身受,每每想起憶起都無比敬仰。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馬氏宗祠舊址

馬氏宗祠創(chuàng)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3] 題額;此圖攝于80年代。

補充資料

[1]

民國時期,“黃埔軍校”和“中央軍校”沒有區(qū)別,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稱呼。真正意義上的黃埔軍校只開辦三年,從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廣州長洲島共招收七期學生。到20世紀40年代晚期,黃埔學生在國民黨軍政界中一時將星閃爍,名將如云;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前七期學生,最風光的是前四期。馬非百、馬巨材兩兄弟于1926年春進入入伍生部擔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學考核轉(zhuǎn)為學生,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后兩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黃埔軍校遷往南京,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從改名那一刻起,國共合作聯(lián)辦的“黃埔軍校”就不復存在。后來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臺灣當局在高雄鳳山復建“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延續(xù)至今。

[2]

婦女運動講習所,1926年9月創(chuàng)辦。全名中國國民黨婦女運動講習所。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部主持,該部部長何香凝兼任所長,中國共產(chǎn)黨蔡暢任教務主任。學員由中國國民黨各省、市黨部和所屬婦女團體選派,每省一至兩名,學習半年。鮑羅廷曾講授蘇聯(lián)婦女課程,鄧穎超講授婦女運動課程。1927年3月第一期結(jié)業(yè)后停辦。

[3]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清朝光緒五年(1879)出生于陜西三原。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中國同盟會早期骨干,中國近代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文化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是擔任監(jiān)察院院長一職長達34年;同時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nóng)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的創(chuàng)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

分享到:
標簽:寶慶 教官 黃埔軍校 名門 親戚
用戶無頭像

網(wǎng)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wǎng)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wǎng)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wǎng)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shù)獨大挑戰(zhàn)2018-06-03

數(shù)獨一種數(shù)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jù)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chuàng)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shù)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shù),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yǎng)生app2018-06-03

每日養(yǎng)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