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快手科普聯合果殼以轉播+解讀的形式,播出了美國當地時間9月17日在線上舉辦的第30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禮,作為對“科學皇冠上最璀璨明珠”諾貝爾獎的善意解構,該獎項首次在國內通過官方合作,以短視頻+直播的形式呈現。
本屆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包括利用蚯蚓“抖”出法拉第波的澳大利亞斯威本理工大學兩位科學家伊萬和安德烈,以及通過實驗證明了用人類糞便冷凍后制作的刀具并不好用的美國人類學家艾倫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該獎項的醫學獎得主還首次證明了,忍受不了別人吧唧嘴,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恐音癥。
這些看起來似乎有些無厘頭,但又確實是真材實料的創意,正是搞笑諾貝爾的真諦。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每年真·諾貝爾獎頒獎前,這個“假”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30屆。該獎最早由馬克·亞伯拉罕(Marc Abrahams)在1991年創立。有意思的事,首屆典禮被稱為“第1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而現在,我們迎來的則是“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
該獎的設立,其實是科學界對諾貝爾獎的一種善意解構。它的存在并非真的著眼于“搞笑”和“假”,而是通過列舉一些看似不重要、好笑但實際有很大用處的小發明,它們并非沒有價值,而是常常會被主流價值觀忽視,搞笑諾獎的存在,其實就是在提醒人們,科學和真理并非都是一本正經,思想和創意,需要跨越人類自己設定的道德邊界。
本次直播搞笑諾貝爾獎,也是快手科普與果殼的一次深入聯動。不僅是為了將這個有趣好玩的獎項推廣給中國觀眾,也是希望傳達該獎項背后所代表的理念。在果殼官方快手號@科學少女殼醬 的直播間里,請來了科普屆網絡大咖ENT、瘦駝、加菲眾與喜劇演員宋萬博,跨界解讀頒獎結果,此外,還與快手紅人用戶“無用發明家“手工耿進行了直播連線。截止直播結束,本場直播的實時互動量超過了70萬。
快手科普一直致力于傳遞有趣有料的科學知識,并幫助民間達人構建一個交流與分享創意的平臺。從最早因“發明無用的發明”而走紅網絡的手工耿開始,平臺就一直致力于科普發明和軟知識創作者的培養。據了解,截至目前快手科普已聚集了54萬知識內容創作者,累計生產知識類短視頻1.2億條,總時長超過105萬小時,這些作品在快手總計獲得了過333億次點贊,其中已、科普、知識分享為主題的直播就已開播多大40多萬場。
民間科普、創意分享一直是內容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快手科普還將陸續開展各類活動,幫助民間科普達人和行業大V打造更有價值的交流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