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北京觀復美術院
承辦單位:觀復美術館
學術主持:劉龍庭(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展標題字: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參展畫家(按年齡排序):
雷正民 苗重安 莊壽紅 王 濤 趙寧安
胡永凱 賀 成 郭石夫 趙成民 劉巨德
朱文治 莫自強 劉二剛 聶 鷗 朱道平
陳良敏 熊尊信 萬 鼎 謝冰毅 周裕國
莫邦才 袁 武 張金銘 田 源 張根勝
王穎生 王士生 劉萬鳴 莫遠峰 吳洪濤
前 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為探究事物原理,從中獲取智慧。對于中國畫而言,畫家為物象傳神,要忠實描寫觀察對象,窮盡物理,就首先必須“格物”,“格物”之后才能“致知”,這個“知”是物之體貌,也是畫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對自然和傳統,有一種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表現,它不是為了刻畫而刻畫,而是講求傳神、富有生趣的表達。通過格物、致知、乃至進一步對生命與自然思考和體悟,從而在創作上達到傳統、生活、心源三位一體,才能進入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有鑒于此,這次展覽以“格物致知”為題,意在倡導藝術家在觀察現實生活時,要有一種“格物”的意識和精神。在面對自然、客觀事物的物情、物理和物態,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把它提煉成繪畫語言,最后使自己超越物理羈絆,超然于物象與自我形骸之外,達到內心的豁然貫通。

畫家簡介
莫自強,1946年生人,早年師從劉松巖教授,結業于中國書畫函大人物畫研修班,作品多反映鄉俗民情,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和多彩的生活情趣。
《秋林夕照》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展覽交流中心舉辦的北京首屆國際扇面藝術大展。
《漁歌伴酒唱團圓》獲中國書畫報迎香港回歸命題賽三等獎。
《廣西矮馬神氣多》獲中國書畫報2014年生肖賽銅獎。
曾在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廣西畫報、廣西教育等報刊上發表過作品,輯入《當代扇面書畫集》,《全國梅蘭芳竹菊圖錄集》等典籍。
作 品 欣 賞
莫自強——畫壇一秀
司馬漓江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還處于少年時代的我,就已經知道莫自強這個名字了。
因為有著對美術的共同愛好,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和廣州美術學院附中都是我們追逐的目標。相同的愛好和目標,讓我關注他,也使我知道在宜州有一個叫拉浪的美麗鄉村,那里有一條美麗的江,江畔還有一個畫畫畫得很好的小伙,他不甘寂寞,努力以美術的形式勤奮地追逐著自己美好的藝術之夢。

▲作品欣賞
然而,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使他追夢的腳步嘎然而止。
十年之后,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卻是拿著把二胡和小提琴的縣業余彩調劇團的樂手了。一個又一個十年過去了,當我和他都成了老朋友的時候,他不僅活躍在省、地、縣的各類民族民間的戲劇舞臺上,而且他眾多的美術作品也源源不斷地在《人民美術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廣西畫報》《廣西教育》等刊物上發表。其中,國畫《秋林夕照》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展覽中心舉辦的北京首屆國際扇面藝術大展:《漁歌伴酒唱團圓》獲《中國書畫報》“迎香港回歸”命題賽三等獎;《廣西矮馬神氣多》獲《中國書畫報》2014年生肖賽銅獎。《當代扇面書畫集》《全國梅蘭芳竹菊圖錄集》也收錄了他的美術作品。

▲作品欣賞
莫自強是一位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兼得的好手。而他畫得更多的則是抒懷人物。他的《漁歌伴酒唱團圓》,以中秋團圓的寓意,用圓形構圖,酣暢淋漓的寫意手法,抒寫家鄉漁民慶祝香港回歸時的赤子情懷,他們以歌以酒表達普通民眾的家國豪情,作者善用草根人物,尋常事件,表達時代精神。用墨設色雖極清淡,但卻揭示了平常百姓不缺沙場戰將凱旋歸來的氣度,作者能把這種氣度恰到好處表達了出來,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他的另一幅作品《老紅軍》畫中人物表情滄桑,雙目凝重,鶴發不已壯心。至老依然不忘“紅軍是為人民謀利益”的神圣初衷。而《甜妹》則是他對青春的寄懷和回望了。

▲作品欣賞
莫自強的美術作品極少顧影自憐,作品多反映鄉俗民情,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和多彩的生活情趣,無論以何種形式,抒發的都是身邊的正能量,寫的都是平常人的心,但卻是給人愉悅、健康向上的享受。他早年師從劉松巖教授,結業于中國書畫函大人物研修班。他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個真誠對待生活和真誠為社會甘愿奉獻一輩子且淡于追索回報的文化傳播者。愿他的春華過后秋果豐盈,事業永駐。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