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董明在致辭中談到,在5G時代,電影人要深入分析國內外電影產業發展對電影科技的新需求、新興的視聽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科學技術在電影行業的應用經驗,進而推動新時代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不得不說, “5G技術的發展能為電影工業化帶來哪些不一樣的升級與改革”成為了我們的焦點,導演烏爾善曾說, 5G對數據傳輸幫助很大,最終大家會接受更便捷與高效的方式,相信也能為觀眾帶來更多不一樣的體驗。
那么,何為電影工業化呢?
《封神三部曲》的導演烏爾善指出:電影工業化,是類型化的創作、科學化的制作管理和高新技術的應用。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這么認為:電影工業化是一個思維模式、一個流程、一個標準。
導演陳思誠表示:“工業化是系統化,各部門都有專業的人才,要身體力行,不斷用項目去推動工業化的完整性。”
此外,還有其他大咖和導演也紛紛談到了自己的認知。
我們先來看看《流浪地球》。實際上,《流浪地球》的成功是電影工業化的成功,在影視圈走過“唯流量論”,“唯 IP 論”等彎路且相繼碰壁,陷入迷茫之后,它用“電影工業化”這一利劍為我們開辟了新的市場,也為中國電影的產業化改革提供了參考依據。
如果說《流浪地球》的成功開創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里程碑,那么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或將使得中國電影工業化走向另一個新高度。
《封神三部曲》由烏爾善導演執導,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兼任出品人,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兼任總制片人,整體項目周期長達十年!
《封神三部曲》在拍攝和制作中一直堅持“科學做電影”的思路,所有細節提前規劃、提前排演,讓工業化運作出精細、準確的結果,從場景搭建、演員培訓、現場拍攝、馬場管理到食堂的管理等,每一個細節都保證有規劃,有秩序,高效率的輸出。
可謂是將電影工業化理念展現的淋漓精致,該片總制片人杜揚曾表示:“站在制片人的角度,我理解的工業化概念分為三點,一是規范化,管理層面建立工作規則和模式,建立標準化流程;二是管理,如何把這個標準化有序地排列組合是非常關鍵的事情;三是人的作用,安居才能樂業,為劇組的工作人員提供好的環境和最佳的身體狀態,才能享受創作。”
當然,《封神三部曲》不僅只有“電影工業化”的制作標準,還有獨特的“封神美學”以及史無前例的“封神演藝訓練營”,讓影片充滿爆款基因。
此外,除了備受關注的《封神三部曲》,北京文化還有《我和我的家鄉》、《沐浴之王》、《你好,李煥英》等優質作品。總之,相信未來的影視行業在技術與內容的共同賦能下更加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