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黑土畫派開創者閆景陽的《黑土芳馨》系列作品
作者:蘇丹
近期,黑土畫派開創者閆景陽一反貫常以濃墨重彩表現龍江黑土景觀物象的畫風,以淡雅的筆調描繪了許多黑土地上的山花野卉。這樣的寫生作品,閆景陽畫了有40多幅,并命名為《黑土芳馨》系列。按照閆景陽的說法,如果對黑土畫派的系列作品進行象位分析,那么《黑土墨魂》系列是本象;《黑土芳馨》系列是逸象;《黑土家園》(《東北老家》)系列是法象;《黑土荷韻》(《禪風荷韻》)系列是道象;《黑土濕地》(《濕地印象》)系列是氣象。可以說,有了《黑土芳馨》系列,閆景陽及其黑土畫派作品的精神內涵更加豐贍。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黑土畫派所追求的美學風格不是簡單劃一的,而是粗獷豪放中不乏溫潤細膩;縱肆野趣中不乏儒雅情思;濃墨重色中不乏淡然雅逸。


一、雅淡超逸的美學境界
“中國文化中的雅,有著經典、高尚、優美之意,相當于西方文化中的classic。” [1]“雅”,是中國傳統文化美學追求的一個重要維度,在中國繪畫美學中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源于先秦時期的雅言。雅言的傳統為士大夫所創,其實是和中國士大夫階層的“教化”意識相伴生,也是中國文化一統的根基。中國畫在魏晉時期就已經有繪畫品評的明確范疇,那就是“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成為雅的標準。雅由六朝文人所規定,和魏晉玄學關系密切,其品格為:飄逸清淡,超凡出世。[2]唐代中葉,參禪已經成為士人生活的風尚,由于禪宗思想對士人的人生觀影響極深,當然也影響到審美觀念。禪宗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文人畫家的創作活動,對虛和、沖淡的審美新追求,形成了禪宗美學。而不少文人士大夫“以禪入畫”,把“墨戲”作為禪悟的方便之門,禪學意境已然滲透到繪畫之中。禪宗推動了水墨畫的興起,逸品成為繪畫的最高品級。據說王維創立了水墨畫,被后世尊為南宗之祖。至此,符合禪宗的樸素之美的“水墨渲淡”成了中國畫的最高美學境界,在元明清幾代文人畫家的筆下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文人畫以水墨為基本媒介,設色趨于淡雅明凈。《黑土芳馨》系列秉承了傳統文人畫水墨渲淡的精髓,以清淺的墨痕、溫婉的色調、柔中帶剛的線條,盡顯恬淡儒雅的君子情懷。正如畫家自己所云,他很想追述這樣一種浸淫于中國人骨子里的君子之風,營造人們所向往的脫于塵俗、歸于雅逸的精神桃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人書畫系統的精神性特征‘雅’是中國美術現代化內動力中最活躍的質子”,[3]正生生不息地推動當代中國畫向前發展。


二、豪放中不乏溫潤細膩的筆墨風格
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立體的,文學史和繪畫史上對于文學家、畫家作品風格的簡單歸納總結往往失于片面,抑或以偏代全。比如,文學史上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既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淡然如水的名句,也寫過《詠荊軻》《讀山海經》這類金剛怒目式的詩作;被譽為婉約派代表人物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式的清雅麗辭,也有“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式的豪放詩句。繪畫史上也同樣,例如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開創者沈周的繪畫作品既有用筆細密如《廬山高圖》那樣的細沈一路,也有簡率豪放的粗沈一路。

肥沃的黑土地所孕育的黑土文化氣象萬千,不僅有雄渾壯闊的一面,也有如蓮花般清新淡雅,沁人心脾的一面。黑土畫派開創者閆景陽浸潤著黑土文化的風雅,廣袤厚重的黑土地賦予畫家開闊儒雅的胸懷,滋養出他豪放大氣又不乏溫潤細膩的雅致文心。他的筆墨風格是多樣的,既有墨彩華章也有淡泊清韻。雖然他大部分作品都是筆酣墨飽,設色飽滿的,但也不能忽略在他所創造的黑土諸象中這一頗顯淡雅之風的《黑土芳馨》系列的重要性。


三、雅逸之風背后的文化精神
藝術是文化大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受整個文化系統其他諸因素的制約,又有其自身獨特的本體特征和演變規律。閆景陽認為,黑土畫派的藝術是求雅的,是致力于探討中國藝術精神之本真的。那么返回本真的方式就是立足地域本身,在自然與人文的滋養中找到自己藝術活動的根基和方向。他在這十余年來所堅持的就是這樣的藝術理念。大自然造就了這片黑土地雄渾豪放的氣魄,再加上后天的人文改造,使其更加風光無限。知識的濡染、科技的進步、眼界的放開,會使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更富足的生活,更深摯的情感,更高尚的品格,更和諧的處世之態。生逢其時,閆景陽深知觀察世界要有一種恬淡的情懷,搞創作要有追求大雅之境的理念,讓自己的心沉下來產生靜氣,才能在畫面上營造出怡人的淡雅平和之美。


近年來,東北地區的俗文化產品很受矚目,東北二人轉、小品、農村輕喜劇等異常火爆,不僅為本地人喜愛,而且隨著影視媒體傳播火遍全國。東北地區整體作為一個大文化板塊被一些學者稱為關東文化,通常以粗獷豪放、不修邊幅為表征。但實際上,黑土文化的內涵遠超如此簡單的表述,每一個省份也有各自的特點。傅道彬先生曾經指出,黑龍江地域文化有三個重要特性:國際性、革命性、現代性。 [4]這些是黑龍江省地方文化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殊之處,但從中國畫這一塊來說,要在大傳統雅文化的基礎上來融合小傳統的地域文化和時代精神,發揮藝術家個性,才能使我們的藝術創作在承接中國繪畫主流文脈的基礎上有新的創造。我們的文化藝術產品是對既有文化精神的繼承延展,也是對新文化精神的塑造與宏揚。閆景陽認為,用文化改變內在精神世界是進行自我塑造,提升繪畫修養的有效方式。那么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該如何實施呢?那就是要多讀書,多體驗生活,多深入自然與社會環境,多思考,對地域文化要有主動的建設意識,多年來閆景陽一直是這樣做的。

【松花江畔寫生】

文化藝術產品的創造活動是對既有藝術文脈的繼承延展,也是對新時代文化精神的塑造與宏揚。黑土畫派的藝術精神源于厚重多元的黑土文化,也離不開中華大傳統雅文化的滋養。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黑土芳馨》系列是畫家閆景陽溫潤細膩的內在情感的真實表達,如淡雅之心泉,自源遠而流長。

閆景陽,現為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 ,黑土畫派研究會主席。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1][2][3] 鄭工. 演進與運動——中國美術的現代化[D].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 2000,06:13;12;12.
[4] 楊寧舒.弘揚黑土地上的雅文化[N].黑龍江日報:2010,11月5日第011版.
2020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