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家簡介
朱仕明,1960年出生,山東臨沂人,現居北京。畢業于臨沂大學美術學院,進修于中國書協、中國美協高研班,研修于中央美院賈又福工作室。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及臨沂市中國畫院首席院士,北京南海畫院特聘畫家,出版個人書畫集十余種。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學習、創作、教學與探索。書畫作品數次參加中國書協、中國美協等主辦的全國展和全國學術邀請展并被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2010年、2012年連續兩屆被評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2014年被評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書法家。2016年再次被評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
中國畫作品參加中國美協等主辦的全國展及部分活動:
* 2002年參加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展(山東展區獲獎);
* 2004年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優秀獎);
* 2005年參加第三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
* 2007年參加“草原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 2007年參加“黃道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 2007年參加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 2008年參加中國美協第三屆高研班作品展(優秀獎);
* 2008年參加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 2008年參加“和諧家園”全國工筆畫作品展;
* 2009年參加第二屆中國工筆山水畫展;
* 2009年參加感恩-重建--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 2010年參加和諧燕趙紅色太行-中國山水畫作品展;
* 2010年參加第六屆中國西部大地情美術作品展;
* 2010年入圍“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
* 2011年參加中國當代花鳥畫展;
* 2011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 2012年參加首屆公望富春中國山水畫作品展;
* 2012年入圍“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
* 2013年參加中國畫壇沂蒙五家畫展;
* 2014年參加第四屆中國畫節舉辦個展;
* 2015年廣東惠州個展;
* 2016年再次入圍“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
* 2018/2019年研修于中央美院賈又福工作室;
* 2020年參加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 2020年參加格物致知-當代中國畫代表性畫家30家藝術展;
作 品 欣 賞
近水遙山皆有情
——記著名畫家朱仕明先生
張一涵
他從沂蒙山走向了北京畫壇,他以山水畫名世,是因為他的藝術總帶著特有的詩性和強烈的個人氣息,形成了一種獨具氣魄與內涵的筆墨語言。他用筆墨描繪心靈,渲染深沉靜默的大自然,無聲似有聲,讓山水奏響中華藝術的樂章。

▲作品欣賞
先生生長于蒙山沂水,他讀懂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深知沂蒙山人內心深處的向往,有著沂蒙人堅韌、質樸、渾厚的意志品格。瑯琊文化的豐厚、沉郁、神秘、博大給了他生命的啟蒙,也滋養了他日益茁壯的藝術之樹。

▲作品欣賞
在朱仕明先生的作品中,他多以蒙山沂水為題材,用心中之筆描繪美麗的家鄉,詮釋他對故土的熱戀和一片赤子之情。沂蒙山的四季晨昏呈現著不同的面貌。有晚霞中如血的遠山,白云深處忽隱忽現的峰巒,黃昏時分皚皚白雪映照下的緩坡。真是“近水遙山皆有情。”每一幅畫都是對家鄉山川的無私賜予,每一幅畫都傾注著他熱愛家鄉、贊美自然的可貴情感。

▲作品欣賞
中國的山水畫所表現的心靈深處的精神,是一種深沉靜默的意境。是自然與宇宙渾然一體的境界。它超越了自然,貼近自然,凈化了心靈。

▲作品欣賞
朱仕明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其筆墨品格源于他厚實的北碑書法底子,作品中的用筆以方筆居多,筆力雄健挺拔,筆調篤定踏實而又不失靈動多變,起收承轉干凈利落,筆筆生發一氣呵成,盡顯北方漢子的豪爽之氣。他筆下的山川巨石深厚蒼拙,蘊含著自然造化之美。站在畫家那氣勢磅礴、空曠浩淼的山水面前,似乎聆聽到希聲之大音在幽謐寧靜的山谷間回蕩……他的作品不落陳套、不俗不匠,躍然在“千人一面”之外,頗受青睞,實屬必然。

▲作品欣賞
朱仕明先生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在筆耕墨耘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著自己的筆法,正日益形成個人面目。在景觀中將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用一條線,一方空間,一種筆法升華為一種境界,真正深情而忠實的用筆墨訴說著畫家的經歷與思想,在筆墨中彰顯出一種純真自然的勃勃生機,或山或水,或靜或動,得其性能,栩栩如生。

▲作品欣賞
先生作畫很協調地把自然界的景色濃墨淡薄,層次質感表現的恰到好處,觀其畫仿佛身臨其境,有如走進美麗的大自然,讓人心境舒暢,看著那似云似霧的藍圖,仿佛走進了山間,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感覺自己就在那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享受著自然界的美麗。又仿佛看到了美麗的人間仙境,令人向往,讓人振奮!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