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融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柯海東8月6日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新華財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分享股票投資之道。
新華財經北京8月6日電 中融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柯海東8月6日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新華財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分享股票投資之道。
嘉賓簡介:柯海東,中山大學財務學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武漢大學管理學雙學士,10年投研經驗;歷任中國中投證券研究總部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前海開源基金基金經理;2018年9月加入中融基金,現任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
問:最近A股市場震蕩,如何看最近A股市場的表現?
柯海東:最近的市場調整,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貿易摩擦引發的情緒干擾,二是由于前期市場上漲過快,部分短線資金存在獲利了結的需求。展望后市,我們對A股市場是繼續保持樂觀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宏觀經濟企穩復蘇帶來企業盈利修復改善;從全球來看,流動性仍處于寬松狀態,而國內打破剛兌、房住不炒的政策,驅動居民財富配置向股市轉移的趨勢已經形成;以及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提升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所以我們對A股下半年的行情,相對來說持樂觀的態度。
問:可否介紹一下你在投資方面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柯海東:我在泛消費品領域從事過多年的研究及投資,形成了泛消費品領域的研究的比較優勢,我會側重在泛消費品領域自下而上地挖掘成長股的超額收益機會。
具體來說,我會在醫藥、食品飲料、農林牧漁、社會服務等泛消費品行業,優選細分行業景氣度向上、具有競爭優勢、業績處于高速成長期、估值具有性價比的公司,買入并長期持有,跟隨企業共同成長,這部分倉位可能占比超過一半,構成長期阿爾法的來源。
同時,在組合管理層面,我和市場上很多同行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一是我很看重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希望從中長期看能持續戰勝業績基準,為了能跟上業績基準的表現,我也會對基準里大的重點行業景氣度進行跟蹤分析,挑選景氣度向上的行業進行配置,爭取跟上基準的beta表現;二是我會刻意避免在單一行業上過度超配,比如單一行業、單一影響因素配置比例不超過25%,這樣就會盡可能地控制住組合的波動。
問:剛剛你提到了投資成長股,但很多成長股估值都比較高,高估值也是存在著投資風險的,如何平衡成長和估值的匹配問題?
柯海東:具體來說,我們經常用兩個指標去評估,首先是PEG指標。這個指標我們通常運用在評估股票中短期表現上,PEG大家應該都比較眼熟,這是彼得林奇提出的一個概念。我們在看成長股時要看它跟目前的PEG是不是相匹配,我們傾向于認為PEG在1.5以內,相對具有成長性,但是同時又要有一定的低估值,或者說它的估值相對是合理的。這種方法更多是用在評估股票中短期的表現上,因為PEG本身應該是一個偏短期的一個指標。另外,還要剔除掉有些公司通過外延增長帶來的高增速。
我們也統計了A股PEG二級子行業的一些排序,目前來看包括消費、科技,還有傳統行業的一些龍頭公司,PEG相對處于一個合理的范疇。當然更多地我們還是要自下而上地進行選股,提防為了所謂的高增長,去買一些過高估值的東西,造成我們的損失。
第二個指標是PB-ROE。我們知道,所謂高ROE指考慮了留存收益之后,股票價值的增長速度決定了ROE的水平,而PB則是公司的凈資產跟它目前的股價相比的一個概念。因為 ROE實際上反映的是公司中長期的盈利水平,而PB反映的是公司目前凈資產的溢價水平情況,所以我們說PB-ROE是一個基于更中長期的一套框架。
我們傾向于以高ROE而且中長期來看比較穩定的行業作為整個組合的底倉,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去尋找ROE能夠抬升的或者PB處于歷史合理估值中樞,甚至是偏下方的一些行業,去配置一些進攻性的資產。像食品飲料、家電、銀行這些高ROE且穩健的行業就是適合做底倉的一些品種。 從過去10年的數據來看,這些行業長期在A股的ROE水平非常高,而且非常穩定。另外,我們還要基于PPI的框架,要尋找一些景氣度上行的行業,去做進攻。
問:在你看來,中期和長期分別有哪些行業確定性更強?
柯海東:中長期的話主要還是看好消費、科技、醫藥,以及被技術重塑,或者競爭格局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而有利于龍頭公司的傳統行業。
問:那你現在手上管理的產品在行業選擇上,是不是也注重剛剛提到的這些行業?
柯海東:是的。我們主要投資于醫藥、食品飲料、農林牧漁、社會服務、傳媒等行業。比如說醫藥是朝陽行業;食品飲料過去多年已經驗證了細分的行業具有商業模式較好,盈利能力持續穩定,具有長期成長性等特點。
問:你如何控制風險和回撤?你平時常提到淡化擇時的概念,在這種基礎上,要如何判斷調倉的時機呢?
柯海東:長期來看,優秀的權益類資產是能夠穿越周期的。控制風險回撤我認為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精選個股深度研究,包括對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理解,對公司價值有深刻的判斷,買入價格的選擇,要給予一定的安全邊際。 二是從組合構建的層面,行業適度分散,當然主題型產品另當別論。如果是一個寬基的組合,就要適度地去控制單一行業、單一風險的占比,使得組合只承擔系統性風險,而不是過多承擔單一風險因素。
問:綜合前面提到的各種策略,你認為現在是否是上車的好時間呢?
柯海東:首先我認為目前來看是權益市場看多的黃金窗口,為什么這么講?我們看股票模型,分子端看盈利,分母端看流動性跟風險偏好的變化。我們來看為什么7月份以來A股走得特別強,實際上有一個很顯著的催化因素。7月份剛開始披露的中國的宏觀數據,高頻數據,PMI指數,像工業指數、工業PMI包括服務業的PMI都是顯著的超出預期,預示著經濟開始復蘇。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探究背后的原因,Q1因為疫情整個經濟活動是停滯了的。那么Q2在疫情得到了強有力的內部的防控之后,開始慢慢復蘇;在流動性還是比較寬裕的情況下,實際上是促進了整體經濟的強勁回升。如果我們去看基數效應的話,至少持續到明年Q1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這一波經濟復蘇帶動了企業盈利復蘇,改善的周期實際上是這波行情的一個催化因素。
從流動性看,目前還是非常好的。內部,央行的貨幣政策雖然沒有說要寬松,但是也沒有收緊,在打破剛性兌付,包括信托公司打破剛性兌付之后,實際上利率是下行的,引發了居民存款搬家再配置。外部,美聯儲實際上從3月份之后一直往下壓,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的資金都在瘋狂地去尋找有性價比或者說有價值的資產。中國率先復蘇、這么大的經濟體,肯定得到他們的高度青睞,所以外部的流動性也是對A股有利的。
第三點看風險偏好,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證券市場改革政策層出不窮,包括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的改革,都激發了風險偏好的提升。
問:后續看好什么行業、板塊?
柯海東:我們認為這一輪市場向好的主線是那些代表著中國長期經濟升級轉換的一些動能的方向,像科技、醫藥,是值得中長期看好的。那么短周期我們認為所謂的經濟復蘇會帶動一波順周期行業的投資機會,當然這要自下而上地去尋找個股,但是市場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風險點的,我認為有些風險點是需要去跟蹤的,最大的潛在風險點就是流動性的收緊,包括國內的我們要關注央行的一些政策。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今年10月份的美國大選,因為特朗普實際上是把美股的表現跟他的任職政績是高度捆綁在一起的,所以會人為地去干預貨幣政策,大選或將影響美聯儲的后續動作的,我們保持跟蹤。
問:你是如何看待港股市場的?
柯海東:我們知道,港股市場是一個離岸的金融中心,主要交易的是大陸的上市公司,但是它的定價是由全球的投資者來進行定價的。跟A股和美股相比,由于港股是一個離岸市場,所以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基本面層面受大陸經濟的影響,其實跟A股是有很相近的地方。從流動性來說,因為是全球資本的定價,所以又跟美股有高度的相關性。前面我也有說到,實際上大量優質的中概股已經選擇了回歸港股或者即將要回歸港股,那么港股將會成為未來中國互聯網龍頭新的投資土壤,我們也會提前去研究擇機布局這一類的投資機會。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為嘉賓訪談問答實錄,僅代表被訪者個人看法,不代表今日頭條和新華財經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