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北京觀復美術院
承辦單位:觀復美術館
學術主持:劉龍庭(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展標題字: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參展畫家(按年齡排序):
李自強 錢貴蓀 劉德超 苗重安 莊壽紅
郭文濤 賀 成 趙寧安 方國興 趙成民
劉二剛 馮國偉 韓書力 陳良敏 馬國強
熊子恒 徐蘭生 駱 云 黃堂軍 林容生
羅大華 邢明學 于文江 馬 程 石硯洗
張占江 劉玉坤 張東林 王 颯 賀也頻
前 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為探究事物原理,從中獲取智慧。對于中國畫而言,畫家為物象傳神,要忠實描寫觀察對象,窮盡物理,就首先必須“格物”,“格物”之后才能“致知”,這個“知”是物之體貌,也是畫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對自然和傳統,有一種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表現,它不是為了刻畫而刻畫,而是講求傳神、富有生趣的表達。通過格物、致知、乃至進一步對生命與自然思考和體悟,從而在創作上達到傳統、生活、心源三位一體,才能進入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有鑒于此,這次展覽以“格物致知”為題,意在倡導藝術家在觀察現實生活時,要有一種“格物”的意識和精神。在面對自然、客觀事物的物情、物理和物態,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把它提煉成繪畫語言,最后使自己超越物理羈絆,超然于物象與自我形骸之外,達到內心的豁然貫通。

畫家簡介
方國興教授,江西, 南城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五屆),第一、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博物館資深研究員,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紫光閣畫院院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成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成員,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藝術顧問,國家文化部文化系統高級專家,七、八、九屆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河北美術學院藝術高研班導師,景德鎮陶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南昌市瓷板畫行業協會副會長,臺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從藝50余載,書法四體皆擅,國畫以書法入畫,且以書畫融于瓷藝,三昧真火,熔書、畫、瓷于一爐,風格獨具,有“蘭竹世上之冠”和“書畫瓷三絕”之譽!1987年被《書法》雜志評為“全國37位優秀中青年書法家之一”, 并列為“當代50位著名書法家之一”、“當代50位國畫家之一”。作品為中南海等國內外400余所美術館、博物館典藏,及宋慶齡、郭沫若、啟功、莊世平、陳立夫、吳官正、徐旭東、霍克(澳大利亞總理)、馬英九等海內外著名人士珍藏。
入編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畫名家大典》(上卷古代761人,下卷近現、當代217人);中國文聯出版社《當代畫史•方國興花鳥卷》;中國美院出版社《中國藝術名師畫集•美院講堂•方國興》,光明日報出版社《百年東方美術--齊白石•方國興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方國興》(大紅袍);中央電視臺【收藏天下】拍攝專題片《融古自成一家,書畫瓷藝三絕--方國興》;南城縣政府建立永久性【方國興藝術館】。2014年2月方國興藝術品資產包(水墨丹青 620013)50幅國畫以3000萬港幣(每平尺5萬港幣)在香港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成功發行上市。用魏碑篆隸創造了“方竹”的藝術符號,大氣磅礴,前無古人。
唯一 方國興為江西唯一集“國貼正高,中美會員、中書會員”于一身的藝術家
僅二 《中國畫名家大典》(下卷)百年江西僅入選黃秋園與方國興二人
有三 20世紀中國50位書法名家江西有三位,方國興為其中之一
作 品 欣 賞
融古自成一家 書畫瓷藝三絕
——著名書畫家方國興
在悠久的中國畫發展史上,凡是杰出有成就的畫家大都擅長書法,將自己的繪畫建立在過硬的書法基礎之上,從而獨辟出自己的一方璀璨的藝術新天地。當代著名書畫家方國興先生的藝術創作也不例外,他將書法與繪畫同時并舉,齊頭并進,以書入畫,并將自己精湛的書畫藝術融入陶瓷,最終在書、畫、瓷三個領域取得顯著的藝術成就,在當今中國藝術界有“書畫瓷三絕”之美譽。

▲《行書中堂對聯-春》244X122CM 244X40CMX2

▲《牡丹中堂對聯》180CMX98CM 180CMX40CMX2(2017)
方國興先生現定居南昌,1946年他生于江西省東部的南城縣。南城,是臨川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為江西建縣最早十八個古縣之一,地域文化深厚。著名法帖——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就出于此地。受家鄉濃郁的文化氛圍熏陶,方國興先生自幼酷愛書法,刻苦臨帖,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漸漸鍛造出自己扎實的書法功底,迄今以其作為一名出色書法家的非凡實力和較高的審美境界獲得社會的廣泛贊譽。縱觀書法佳作,可見方國興先生不拘一格,擅長楷行隸諸種字體,各盡其妙。他崇尚碑學,涉及古今多種法帖,上溯西周秦漢,下學明清諸家,還延及現當代書法名家,對經典名作認真研讀,用心領會,真正汲取了眾家之長,最終造就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貌。在諸種字體中,方國興先生尤其擅長篆書和隸書,執筆用迴腕雙鉤,一點一劃,沉勁入骨,剛柔相濟,寫得別有體格。他對漢隸、魏碑、石鼓文、鄧石如的篆書和康有為的書法做了深入的研究,注重融合,所作篆書,端莊中寓流麗,剛健中含婀娜,有縱橫開闔之妙。同時,他納入《曹全碑》、《張遷碑》等漢隸經典之長,又以篆筆作隸,兼取北碑用筆,所作隸書,體方筆圓,收放得體,變化多姿,遒勁峭執,既有雄強之勢,又有靈動之感,同時又以篆隸筆法作行書,有“重、拙、大”之美。由于能夠熔煉諸種字體于一爐,方國興先生的書法便別開生面,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形成了渾厚樸淳、法見高古、雋逸清雅的自我書風。他的書法成名很早,1987年即為《書法》雜志評為“全國37位優秀中青年書法家之一”。已故書法名家陶博吾先生稱贊:“方君的篆隸和蘭竹為當代之絕”

▲《篆書中堂對聯-夏》244X122CM 244X40CMX2(2016)

▲《荷花中堂對聯》180CMX98CM 180CMX40CMX2 (2017)
結合自己豐富的創作經驗,方國興先生對中國畫藝術的繼承與拓展問題有著深度的思考和探索,曾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尊重傳統,因為它是古人心靈之創造,但我更尊重我自己,在自己心靈中去尋求創造,書畫瓷才能有生機,有情性,有意味。”遵循這一獨到的從藝理念,又根據自己的生活感悟與個性氣質,方國興先生在自己漸修漸悟的創作中追求書畫瓷三者的完美結合,盡可能汲取古今眾多的藝術營養,自出新意,來實現鑄造自我個性化面貌的從藝目標。因而,他能夠在其從事的每一領域都富有成果地做到了這一點。

▲《竹勁蘭芳中堂對聯-秋》244X122CM 244X40CMX2

▲《墨竹中堂對聯》180CMX98CM 180CMX40CMX2 (2017)
毋庸置疑,對方國興先生而言,其繪畫與陶瓷藝術都是以書法為基礎的。他深知“書畫同源”、“寫竹還應八法通”等許多經典論畫之語都闡明了書法對繪畫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響。從而,在自己的國畫創作中,他刻意學習石濤、“揚州八怪”和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諸名家,竭力追求以書入畫、書畫相得益彰的審美效果。進一步來看,他是在真正繼承中國文人畫傳統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創作法則,對寫意精神進行了深層的領悟,對繪畫的文學性和美感來源悉心思索,因而他創作時能夠很好地把握“寫”的規律性和“意”的內涵性,以書法演繹畫法,塑造意象以形寫神,著重于抒情表意,崇尚氣韻傳達,使其畫面有血有肉有風骨,呈現出一種難得的骨力洞達。從《風雨得清音》、《幽香沁骨》、《綠春生趣》、《蘭花四條屏》等精品來看,方國興先生憑借自己雄渾的書法功力,作畫善用書法筆意,用筆有方圓之變,講究筆情墨趣,將書法筆道引入意象造型,線條富有質感和深味,水墨交融化合,沉著老辣,酣暢淋漓,厚重而活脫,樸拙中見靈秀,從而使作品清新雋逸,格調高雅,意境相融,趣味橫生。

▲《魏碑中堂對聯-冬》 244X122CM 244X40CMX2(2016)

▲《梅花中堂對聯》180CMX98CM 180CMX40CMX2(2017)
觀方國興先生下筆, 講究節奏韻律,揮毫活脫能轉,墨呈五彩,對輕重、疾徐、偏正、曲直、虛實等關系把握得很到位。他以書法式的線條狀物,沉著老辣,酣暢淋漓,不滑不飄,頗得寫意傳統之精髓。筆筆精勁洗練,與其說他的花鳥是畫的,不如說是寫出來的。同時,堅實的書法功底也鍛造出他高超的造型能力,使創作的題材領域一再擴展,畫路廣泛。賞析其代表作《紫氣東來金玉滿堂》:創作時,作者按照美學要求,意在筆先,一氣呵成,紫藤的形貌、結構與五條金魚的質感、動勢、神態被勾繪得簡約、純熟,刻畫得準確到位,將筆墨融于意象,寥寥幾筆,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呼之欲出。整體上,筆墨縱逸,厚重簡練,筆墨中見精神,將清雅脫俗的文人格調與大氣結合,耐人欣賞。

▲《梅蘭竹菊四條屏》
方國興先生的花鳥創作以傳統四君子為主要題材,平中見奇,初看平實近俗,細看耐人尋味,多有雅趣,畫面里透著一種自然韻律和洗練之后的圓融和美。他尤長于畫蘭、畫竹,往往以寫篆隸之法運筆施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于筆下的種種生動的意象。他寫墨蘭,純取小篆和行書筆意,筆筆中鋒,如錐畫沙,圓潤后勁,風度翩翩。所繪花朵,有行書筆意之靈動飄逸,散發出秀雅之氣。他用嫻熟的書法四體,傾注于墨竹,尤其是以方筆蘸墨用魏碑與隸書之法來畫竹葉,雄渾古樸;圓筆濕墨畫竹桿,亦有篆書之意。而且,墨韻五色對比,濃淡、枯潤,變化豐富,見出層次,使其所畫的墨竹有“潤含春雨,干裂秋風”之美妙如詩的意境。可見,方國興先生的蘭竹畫,展示著線條強烈的力度美、氣勢美和韻律美,瀟灑遒健,華滋蒼勁,雄秀肆發,生機勃勃,處處流露著典型而濃郁的蘭竹氣質、蘭竹風神和蘭竹風韻。方國興先生畫梅也有與眾不同的特質,有古樹生新如逢春之個性美感。所繪梅枝,常以濃淡穿插的濕墨為之,濃淡相間,干濕結合,虛實相生,率性而以豪放、隨意的筆墨寫出,自然的墨韻中流露出雄強的骨力,使梅花的精神和傲骨現于紙上,被賦予了人之品格和靈性。

▲《蘭花四條屏》
解讀《花香時引蝶飛來》、《太平真富貴》、《君子滿堂》等畫,我們會發現方國興先生也擅長畫牡丹,用筆簡練明快,或以大紅、大黑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或純用水墨,線條銀鉤鐵畫,筆墨穩健而有內涵,點線面有序交織,將牡丹作為國花的雍容華貴體現得淋漓盡致,潛藏著一種較為厚重的謳歌時代美好的文化精神,也表達了作者熱愛詩意棲居、擁抱美好生活的喜悅與恬適。

▲《洞天福地多吉多利》69cmX138cm (2017)
方國興先生畫的小雞、麻雀,在對現實的寫生觀察中進行別出心裁的寫意提煉,遺貌取真,意到筆隨,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有文人怡然自樂之雅逸,更不乏歌詠田園生活式的蕭散淡泊之趣。可見,這些別有意味的畫作,乃是作者憑藉自己對生活的深入感悟和真切體驗畫出來。

▲《清趣》68cm×68cm ( 2005年)

▲《花歌雀舞頌小平》69x69CM 甲午(2014)
憑著對藝術的執著和堅持不懈的追求,九十年代初期,方國興先生開始揣摩瓷器繪畫,把景德鎮的傳統瓷畫工藝和中國水墨畫進行了全新的融合,兼容并蓄,把精妙的書法線條、傳統中國花鳥畫的寫意以及潑墨、潑彩方法巧妙地融入瓷畫中,使其作品既有瓷藝畫的工藝性,更具有中國畫的寫意性、抒情性,用筆簡練大氣,豪放灑脫,蒼勁潑辣中蘊藏恬潤清雅,沉雄樸拙而不乏明快溫馨,表現“梅蘭竹菊”極為傳伸。無論是釉上的幽靜嫻雅,還是釉下的亮麗多姿,尤其是青花的色調鮮藍青翠,明艷凈麗,加上釉里紅的高貴美艷,典雅大方,一筆中分出深淺濃淡的筆韻,表達出純熟的繪瓷技巧和豐富的表現力。他的瓷藝畫,既有瓷畫的傳統美,更具有中國畫的寫意美,個性較強,卓爾不群。
難能可貴,方國興先生不僅是優秀的書法家,更是杰出的國畫家,同時又是有成就的陶瓷藝術家。他以多方面的修養進行了成功的化古為新,以書法入畫成為其創作的優勢和特色,也是他具有精湛藝術造詣的重要原因。我們從他各種題材的畫作閱覽過程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論斷,即筆墨,在優秀的中國寫意畫中有著崇高的位置,既是主體精神物化的痕跡,又是文化精神內涵的載體。有如此高的美學價值,方國興先生的作品近些年得到眾多藝術界知名人士的好評和收藏家的喜愛。他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并獲獎,作品被中南海等國內外400余所美術館、博物館典藏,為宋慶齡、郭沫若、啟功、莊世平、陳立夫、吳官正、徐旭東、霍克(澳總理)、馬英九等等海內外著名人士珍藏。方國興先生曾向江西省博物館捐獻其個人書畫瓷專集與合集一百余種;2014年2月,方國興《水墨丹青》國畫作品50幅以三千萬港幣在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成功上市。我們堅信一直謙虛進取的方國興先生今后會為社會創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中央電視臺《收藏天下》欄目 文稿
2014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