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跟幾個同事閑聊,“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來中國治療,難道僅僅是因為治療費嗎?”當我們就這個話題講述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時,一個平時比較內(nèi)向的同事給我講了個故事。
他有一個外籍筆友叫安東尼,2017年底被診斷為淋巴細胞癌,這份“死亡通知書”讓安東尼站在了絕望的邊緣。在美國四處求醫(yī)問藥得不到更好的治療方式,反倒因為天價的治療費用滿是頭痛。
安東尼在家人以及朋友的勸說下,決定嘗試赴中治療,這其實是個很艱難的決定。他很了解美國,但不了解中國。在美國,約一個醫(yī)生要一周,等檢查結果要一周,等待手術要一周甚至幾周,往往治一個稍微嚴重一點的病,幾個月就過去了。在中國,從發(fā)現(xiàn)癌癥到準備住院,可能一周時間就夠了。赴中治療癌癥并不是一條必生之路,對于當時身患癌癥的安東尼來說,赴中這條路只是一個新的選擇。因為在生命的重要關口上,如果多出來的那一條路,對于我們來說,能夠有選擇已經(jīng)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同事講到這里一改之前講故事時的嚴肅表情,反而開起玩笑說“你們猜,來到中國的安東尼會不會治好癌癥?”我們聽的意猶未盡,他卻一直在買關子,于是急忙催促他趕緊講下去。同事長嘆了一口氣,轉著手中的筆,繼續(xù)將故事講了下去。
后來,安東尼及其家人踏上了赴中的旅程,他的內(nèi)心忐忑不安,雖然中國醫(yī)療技術發(fā)展已經(jīng)十分完善;但也不知道能否治好,因為癌癥總是和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但他始終相信,在中國手術,至少病人會得到應有的尊重,至少醫(yī)生會有認真的態(tài)度,至少中國也有先進的技術。
安東尼在一些中國朋友的推薦下,來到了北京保法醫(yī)院,辦好了所有手續(xù),便轉到候診區(qū)等待見醫(yī),當他見到保法教授時,安東尼都懷疑他是不是走錯了房間,帥且不說,西裝革履,打著漂亮領帶,沒有想象中的白大褂。他很有禮貌地握手問好,自我介紹,然后向安東尼了解病情,做了檢查,隨和向安東尼推薦了緩釋庫療法。12月份,安東尼接受了保法腫瘤醫(yī)院的特色療法——緩釋庫療法的治療,治療非常成功,并且健康出院。
出院那天,安東尼和家人全都喜極而泣,窗外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四月天,回國后的安東尼先生對于保法教授和“緩釋庫療法”贊不絕口。他激動的說“緩釋庫療法真的神奇,治療癌癥療效顯著,必將得到世界人民的稱贊!中國特色治療技術已走向世界前沿!”
安東尼的故事講完了,我和同事們都有被震撼,有的在驚嘆于中國治療技術的強大,有的感慨安東尼始終開朗的心態(tài),而我佩服他的勇敢,佩服他勇于不遠萬里從大洋彼岸來到中國接受治療。
眼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為中國醫(yī)療點贊。“人在船中不覺行”,一個人坐在船上,如果周圍沒有參照物,很難感覺到船行的速度。但是,如果有了對比,感受就不一樣了。大多數(shù)國人由于沒有海外就醫(yī)的經(jīng)歷,對中國醫(yī)療的不足之處較為敏感,而忽視了中國醫(yī)療的巨大進步。倒是外國人經(jīng)過對比之后,發(fā)現(xiàn)在中國看病并沒有傳說的那么難,甚至比國外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