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參展畫家排序: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王若 王磊 王韌 王曉峰 王曉銀 王茂彬 王偉成 王穎生 王敬生 史貴仁 江文湛 劉二剛 劉天鵬 劉建國 吳奇峰 任惠中 孫耀文 紀永 邢慶仁 岑光榮 楊涪林 楊曉村 李廣仁 李明玉 李金山 李建設 李曉東 張立柱 陳永鏘 陳政明 何曦 杜滋齡 周榮生 周揚波 武劍飛 林容生 賀榮敏 趙寧安 趙根成 趙建成 姚旭輝 姚舜熙 梁占巖 梁時民 聶鷗 袁武 唐允明 唐玉玲 郭石夫 徐君陶 賈廣健 陶玉忠 陶玉忠 龔文楨 梅琦 蓋茂森 曹香濱 崔曉東 謝志高 謝定超
梅琦
參展畫家

梅琦,女,滿族。現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女畫家聯盟副主席、陜西省花鳥畫協會理事。
作品欣賞
境由心生
——讀梅琦系列水墨作品有感
文/微寒
花鳥畫是國畫藝術中一株獨特的藝術之花。它的獨特之處在于:承載著國畫家們的精神寄托,并賦予花鳥魚蟲獨特的精神內涵。花鳥畫是以個人自我品格的修為和審美情境為依托,以畫家寄寓心靈情感的抒發為出發點,花鳥畫筆墨變化所產生的美感給予人精神滋養和心靈的安撫,它已不同于我們目光所及的自然花卉,而是超以象外的精神升華。花鳥畫既表現出了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又連接了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可以說它是傳遞人類情感的一個精神符號。

重溫經典--松 紙本設色 180cm×48cm×2

重溫經典--竹 紙本設色 180cm×48cm×2
千百年來,中國的花鳥畫發展,一直延續著前人建立起來的發展脈絡。直到20世紀,由于造紙術的不斷進步,在經歷了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大師的變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些巍然聳立的高峰,給予后人有一種望而生畏、望塵莫及的敬畏之感。盡管現當代的中國畫壇從事花鳥畫創作者不乏其人,但是確實也一直存在著歷史性的困境,那就是:花鳥畫如何在繼承中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如何在時代特色中表現出花鳥畫的精神內涵?

虛影系列之一 66x66cm

虛影系列之四 66x66cm

虛影3 紙本設色 68cm×68cm
梅琦和現當代許多選擇花鳥畫的畫家一樣,擁有執著的信念,明了生命的依托,她沒有固定于某個題材,專畫某一種花卉,而是在題材的多樣性,題材的深度、廣度上慎密思考,并希望有所突破。實事上她的藝術思考也觸及到了中國畫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她認為,如果僅僅從作品的筆墨、技巧與表現形式上去下功夫,僅止如此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是:在歷史上已有無數的思想家、學者給出了對同類問題的見解。黑格爾是把藝術等同于宗教與哲學的。哲學家海德格爾則認為:藝術是真理的發現。他認為藝術的功能就是把遮蔽的東西重新揭示出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把藝術看作是一種發現真理、探索世界的方式。”

超渡1 絹本設色 136cm×68cm

超渡2 絹本設色 136cm×68cm
從梅琦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沒有拘泥于某種方式方法或者某一固定語言,她總是變換著手法,使她的作品呈現出多樣的生命狀態。
梅琦藝術思考的不同一般之處還在于,她認為藝術是一種對人與世界關系的發現,是揭示事物本質真象的一種手段,而不僅僅是一般詩情畫意的情感表達。顯然梅琦的藝術理想和審美取向都有一個相同的目標,那就是:藝術和美不僅止于情感的表達,也不僅只是關于形式、筆墨、色調這些表面的形式感層面的清新愉悅,它應該有更深刻的、更高層面的對世界本質的理解,那就是對“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等更為宏闊命題的深刻關注與思考。

虛影之六 紙本設色 136cm×68cm

虛影之七 紙本設色 136cm×68cm

虛影6 紙本設色 180cm×96cm
在有限的畫面中,感受到無限的空間,并引領觀者進入無限的遐思,這是畫家特有的、每個畫家不同的感知世界的表達方式。在這里最重要的還是對人性的發現,對生命的深度和廣度的深刻探索。不言而喻藝術的本質還在于它用叩擊心靈的生命旋律進行人性的探索。


個人風格是畫家精神層面的主觀袒露,也是作品整體氣息、韻律、結構等內心世界的外在表述方式。梅琦的藝術風格就是一種自我完善、自我修復的系統,有別于他人的特殊語言和特別的視角。她的作品具有一種多維度的精神范疇。在技術層面,有探索工筆畫的寫意性,有工寫兼備等等。筆筆見筆,筆筆見墨,多為正入斜出的用筆方式,剛柔相濟,委婉曲直之間,用筆清淡婉約不事張揚。筆墨韻味上與馬遠、夏圭等同流同脈,注重筆墨心性,無意中流露了水墨畫的境界格調以及彰顯了人文精神。她的畫盡顯了水墨為上的靜謐與單純,散發出“心靜如水”的境界。她的筆墨也在兼收并蓄中,顯現出了畫與畫之間的不同變化,而在這不同變化中,盡顯出屬于自己的畫風面貌,這也是她努力追求“意外之意”“畫外之意”的結果。
縱觀梅琦的作品,無論在題材和創作風格上,她總是變換著手法,沒有拘謹于表現某一種方式、方法,或者是某一種固式語言,而是在各種題材之間,駕輕就熟的任意轉換,使她的作品呈現出多樣的風格面貌,也彰顯出她對中國畫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拓寬了花鳥畫的藝術疆界。
梅琦致力于發掘花鳥畫筆墨背后的精神、形式邏輯,并在保持傳統筆墨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視覺意識,在頓悟式的寫意精神和圖式的開合中,保持著對于筆墨本體的自覺,同時堅守著自我作品符號的視覺審美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