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參展畫家排序: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丁觀加 于文江 于湘華 馬文新 王孟奇 王天勝 王曉輝 王培東 王士生 牛維平 白金堯 華奎 孫學平 劉軍 劉新春 杜大愷 杜未 吳桐森 李魁正 李延聲 趙貴德 趙緒成 楊金星 楊允澄 楊儉樸 楊谷標 楊中華 張復興 張培成 張冬青 張利濤 張增麗 張建中 陳仕彬 陳增勝 陳洪麗貞 陳樂 陳瑞麟 林任菁 林偉 林漢國 南海巖 潯陌 姚思敏 聶干因 高卉民 高杰 徐子清 徐鳴遠 唐曉紅 常紹彥 蕭海春 黃少華 章志遠 章震宇 董小明 董繼寧 蔣明君 韓書力 蔡超
楊允澄
參展畫家
楊允澄,1943年5月生于四川成都。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雙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雙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雙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雙流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2002年榮獲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授予“當代中國杰出人才獎”。2004年被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授予“當代百杰畫家”榮譽稱號。作品曾在中國香港、韓國等舉辦個展,多幅作品被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中南海、周恩來故居陳列館、中央檔案館、澳州中國美術館、日本松山藝術館、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等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作品和業績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報》、《國際書畫報》、上海商務印書館、四川美術出版社等數十家出版單位出版及編入大型畫冊。2013年作品《彭鎮大血戰》捐贈雙流區人民政府,2014年由雙流區檔案館編印《雙流歷史人物圖集》,并將圖集里的所有作品捐贈予檔案館收藏。2016年《鄉土》系列的貳佰叁拾余件作品捐贈雙流區人民政府。
作品欣賞
楊允澄 童年時光的丹青回歸
人民美術網 作者:李人毅
欣賞四川畫家楊允澄的作品,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親切感。特別是他的蜀鄉風情系列,給人以歡愉而淳樸的民風的陶冶。同時引領我們步入天簌畫境中,體悟生活的美好、藝術的純真。
136cm×34cm
136cm×34cm
對藝術境界的再現的靈感哪里來?一是在夢境中,一是對童年美好時光的記憶里。楊允澄是幸福的,他擁有著一個純靜而澄明精神伊甸園,在這里,他把童年的夢幻和對夢境的追求那永恒的愛戀,化作一幅幅生動感人的風格作品,反復吟唱著,形成了獨具學術特色的丹青組歌,傾泄著藝術家審美理想和精神追求,進而形成了具有獨立精神品格的系列佳作。
136cm×34cm
136cm×34cm
楊允澄的每幅作品構圖并不復雜,總是以簡練的語言、明快的風格進行著丹青敘事。在面畫上反復出現的藝術形象有三種:一是濃密的樹蔭,二是耕牛為主的動物,再就是老人和春童。而畫家營造的生活氣圍也很簡約,一是村邊頭的小河旁和堤壩山坡邊,二是綠樹掩映綠蔭下和阡陌田疇小路上。這些場景,都是今天的時光里很難尋覓的靜遠之地了,正是畫家和城里人遠去的凈土。作品的人物也很有匠心,一個老叟幾個孩童演繹著永不落幕的往事。這畫意里,有著不復雜的情節,這邊孩子在學步時三代人的歡笑,那邊牧歸中牛背上傳來了笛聲,還有風雨中匆匆的歸人,以及悠然趕集去的行人們。
136cm×34cm
彭鎮大血戰 600cmX125cm 紙本設色
畫家的作品中最鮮明的藝術形象,除了人之外就是人最忠實的伙伴——耕牛,不難看出老牛寄托看畫家的田園情懷。在藝術造形上,他也賦于耕牛以傳神的筆情墨意。畫家畫牛,總是以縱橫筆意在揮寫,往往從頭到背連同腿部一氣呵成,頗具墨韻,把沒骨法運用得很非常熟練,使畫面沉著而響亮。為此,是耕牛成為他作品起承轉合的樞紐,更起到了支撐畫魂的重要作用。作者畫中的人物多用雙勾法,他的線的工底在人物塑造上得以凸顯,往往用筆不多,但筆筆見結構,拙中見巧地統一大效果中。畫家的人物造型生動準確中常予以恢諧的夸張,使作品情趣盎然,恰到好處地抒發作者的鄉戀之情。
牧山春韻500*125cm
父老鄉親 500cmX125cm
楊允澄畫面上最奪人眼目的是大樹,樹成為決定作品構圖的一個主要因素。畫面上總是柳槐榆楊根深葉茂,映襯在水中,也掩遮著小狗、大鵝、飛鳥,庇護著乘涼的人畜,給天空下的萬物生靈以幾多神秘和幽深,也使蜀鄉風情進入令人心醉的意境。
逢場天 500cmX125cm
集市百相 500cmX125cm
這在都市化的暄鬧代替了往昔那田園的淡泊和寧靜的今天,當人們在現代化帶來的生態環境被污染的現實中有著幾多煩惱的時候,楊允澄的作品是一種呼喚、是一種警示,更是為我們無助的心靈的文化慰藉,必然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
放牧圖 68cmX136cm
蜀鄉三月滿地金 90cmX180cm
在當今的中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的社會,許多人把美好的往事藏在心頭得不到揮發和釋放,成為一種壓在心頭的糾結的時候,楊允澄把自己的作品作為一種追憶童年美好的載體,既得到情感上的愉悅,又有了創作上的豐收,堪稱兩全其美之事。
大地魂 120cmX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