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肺炎如今已經在中國已經逐漸得到控制,這樣的成果是世界矚目的。其中涌現出了一批在背后默默奮斗,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抗疫賦能并保駕護航的科技企業。
7月6日,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對話欄目云上開播,邀請到了中奧科技創始人鄭申俊,曠視總裁付英波,視見科技聯合創始人、COO兼CMO肖翔,香港科技大學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主任、一清創新創始人劉明,與聯想創投執行董事、CMO陳蜀杰共同對話,揭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如何在疫情中協助防控、體溫篩查、診斷與配送,成為我們背后 “隱形的守護者”。
中奧科技創始人鄭申俊(右)
在疫情爆發的最高峰,我們的大數據分析需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需要分析湖北武漢人群流動方向和軌跡,還需要分析是否有去醫院就醫,有沒有去過發熱部門等。這樣的一切都是我們長期服務于公安、政法、公共安全和政務的“中奧科技”來做的,他們利用其自身政務AI的運營服務能力,從疫情初期就聯合多地職能部門,協助做好防疫工作。隨著復工復產逐漸進行,他們又研制出了健康碼,為復工復產提供一定的健康保障。
曠視總裁付英波(右)
在疫情爆發時,初步檢測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體溫。”曠視的技術團隊在春節前后不到10天內,就針對汽車站、火車站、機場、地鐵站等高通量場景,迅速開發出一套 “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技術方案”,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觸遠程測溫,測溫精度偏差控制在±0.3度之內,并于2月份迅速用于武漢、北京等城市。目前此方案已經迅速擴展到全球。這樣精確的測溫方案是我們中國疫情控制好的一個重要的技術。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
視見科技聯合創始人、COO兼CMO肖翔(右)
如何快速得出影像檢查結果、高效診療疑似患者是防疫前期最急需解決的難題。在進行病例檢測時,傳統的胸部CT 和DR給醫生帶來了很大的閱片壓力,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檢測得出結果,是非常困難的,視見科技影像學AI產品則通過大量的數據累積以及自身不斷強化學習,為短時間接觸真實病病例不多的醫生提供輔助,高效診療疑似患者,有效避免了浪費延長診療時間。視見科技肖翔在直播間表示,早在疫情之前,視見科技就專注于放射影像相關產品的研發,主要聚焦在胸部CT和胸部DR兩種影像模態,如今派上用場,為抗擊疫情做出巨大貢獻。當然會在日后的醫療領域也會有很大作用。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主任、一清創新創始人劉明(右)
雖然我們為前線派遣去了很多志愿者,但是在前線運輸物資,消毒,消防這樣的工作卻也是非常危險困難的。因此香港科技大學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主任、一清創新創始人劉明表示,在疫情期間,有直接為疫情本身服務的無人車。無人車在全國各地產業園區都出現,實現了疫情期間的物資安全無接觸配送。劉明表示無人車的運行是由由感知到決策,最后到控制的過程。不僅僅可以為此次疫情做出貢獻,并且在將來的社會無人車也是有著巨大發展前景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今這句話再也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在日后的生活里,我們想必會有更多的科技創新。這次疫情中看不見的抗擊疫情的戰士們都是高科技的化身。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