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是國家的法定貨幣,被譽為“國家名片”。第三套人民幣是我國獨立設計印制的第一套流通幣,也是我國發行持續時間和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第三套人民幣見證了中國人抹不去的時代記憶,是四十年歷史進程的珍貴文物。
作為國家對外交往中象征著友好和友誼的見證,外交國禮的選擇體現著國家的文化、經濟、科技和歷史等諸多元素。我國最初國禮的首選,是以陶瓷、景泰藍、牙雕、刺繡等工藝品為主。以前還經常送茅臺酒、龍井茶招待外賓。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國禮產品愈來愈趨向于能體現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產品。第三套人民幣不僅是珍貴的禮品,更見證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歷史時期,具有劃時代的特殊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普遍社會觀和綜合價值觀。2020年4月22日,《國幣瑰寶.第三套人民幣封裝冊》作為邦交國禮由中國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于引先生會見比利時大使贈送給參贊庫爾曼先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