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劉云)多年來,甘肅通渭碧玉鎮岳岔村村民、黨員、復退軍人郭芳全利用各種時機致力于宣傳毛澤東思想,收集有關毛澤東同志的文章,紀念品,以及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語錄等,截止2020年,已經匯集655余件,7月1日后,全部將交由碧玉關龍根合作社,作為碧玉關紅色紀念館首批展品。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談到收藏紅色藏品的初衷,郭芳全說道:“我的父母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在岳岔村當了一輩子的村官。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我對老一輩革命家無比地崇敬和敬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義務和責任,把這些紅色藏品傳承下去,讓人們牢歷史。”
一個展覽館就是一段歷史,一件物件就是一段文化歷史需要緬懷,文化更需傳承。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學者郭漢彪認為,開辦這個展館,就是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讓碧玉關更多的子孫后輩了解歷史、了解碧玉關的神圣與偉大,翻開彭德懷總司令在解放蘭州前夕,為打好中國最后一戰,而在碧玉關兩個村子夜宿部署的往事。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隨后我各路大軍以絕對優勢向各個戰場挺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簡稱一野)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取得隴東戰役勝利后,分左、中、右三路直驅蘭州。8月4日,中路軍解放莊浪,國民黨馬步芳、馬鴻逵部沿華雙公路經碧玉向西逃竄。8月6日,中路軍前衛軍第6軍在軍長羅元發率領下,由秦安縣蓮花鎮出發,經碧玉鎮抵達縣城。這支部隊路經碧玉時,分出一支部隊由小路機動到縣城以北,擔任向導的是本村村民張發海。同日,中路軍第4軍由蓮花進駐雞川、碧玉、平襄等地。
隨后彭德懷率一野總部經過碧玉關,并在上店子、郭家岔休整三天,那幾夜彭老總都是徹夜未眠,為蘭州戰役如何決戰謀局布陣。
1949年8月26日,蘭州這座城市開始了她新的歷程。如今,雖然68年前的槍聲已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我們翻開那塵封在碧玉關的往事,正是有了彭老總戰前的縝密部署,才有了蘭州今天的繁榮。這也是碧玉關紅色文化館的歷史意義所在。
據悉,今年下半年,碧玉關龍根合作社將打造完成“一院三館兩個中心”布局,……屆時免費開放,將成為通渭境內弘揚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歷史文化的高端窗口;同時打造成書畫藝術交流,文創產品博覽等重要的融時代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