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和——中國白茶之鄉(xiāng),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譽。
翡翠錦屏,山如眉峰聚,水似眼波橫。
一段清新唯美的視頻,帶您《尋茶錦屏》
政和白茶淵源悠遠(yuǎn),可追溯至唐末宋初,
大宋朝,政和已成為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chǎn)區(qū)之一,
其“銀針”茶備受推崇,
被文人墨客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

錦屏,古名遂應(yīng)茶場,1951年改稱錦屏,轄五個自然村;
其茶山1000余畝,
有“茶中之王”政和大白母樹,四百歲;
2018年翡翠錦屏獲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2019年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錦屏位于鷲峰山脈北主峰,香爐尖腳下。

古茶園生長在海拔800米至1300米原始森林的峽谷中,
四季云霧繚繞,冬暖夏涼,晝夜溫差大,
典型的丹霞地貌地質(zhì),群山懸崖峭壁。

土壤由侏羅紀(jì)兜嶺群火山巖和燕山期花崗巖分化而成,土層薄,巖石豐,有機(jī)礦物質(zhì)含量極高。
不施肥,無農(nóng)藥,不管理,自然生長,天人合一。
得天獨厚的自然原生態(tài),源源不斷不斷供給茶樹所需的有機(jī)養(yǎng)分。

歲在庚子清明,邀三五同好,隨葉氏春巖、吳氏曉芳妹妹、慧康小弟尋茶錦屏。
尋一片鮮嫩清香,覓一葉春的味道。

白水際古茶道峽谷,坡間樹后,
茶馬古道宛轉(zhuǎn),風(fēng)雨亭隱現(xiàn);
對岸坪上,大石環(huán)圍,一株野茶蓊郁郁勃發(fā),
乃“仙巖茶”,歲四百;坪側(cè)岸崖矗立,草木盤垂。

尋茶路上慧康小弟涉澗開道,春巖妹妹適時傳授采摘技藝時說:“野生古樹白茶品種稀少而珍貴,采摘講究 精細(xì),須選清明至谷雨季,天氣睛朗,晨霧尚未消散之時越嶺穿山,尋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熟而不老之芽葉, 用指輕摘于茶簍中”。

是日午,采摘約幾十斤靈芽,回至茶坊制茶,
白茶傳統(tǒng)古法工藝制作過程,灑青、開篩、晾青……,開始了它的涅槃之路。

春巖妹妹一邊演示一邊言道:“要在室內(nèi)通風(fēng)自然萎凋,避免陽光直射,以免茶葉中營養(yǎng)過度流失,要最大程 度保留茶葉中的有機(jī)營養(yǎng)成分,保持茶葉自然真味與本味。以即時釆摘的鮮芽葉,即時均勻的攤晾在室內(nèi) 萎凋篩中進(jìn)行自然萎凋,攤晾厚度要適中,互不重疊,控制好水分蒸發(fā);且攤晾動作要輕,避免損傷葉脈,造成 紅變;還要跟據(jù)溫度、濕度和風(fēng)力等氣候情況,適時調(diào)整和研判萎凋時間和菱凋程度,果斷結(jié)束萎凋,中止發(fā) 酵,轉(zhuǎn)入烘焙,固定茶質(zhì)”。

葉抱芽,芽葉連枝,葉緣垂卷蘇展自然。
干茶色澤以白、灰、青為主正色;紅、黑、綠次之。

湯色杏黃,清透明亮,
口感具備鮮、活、甘、爽、清、純等特性;

香氣清鮮濃郁,毫香明顯,
有天然花香,幽香而含蓄;
滋味清甜純爽,高山韻明顯,帶有獨特的山野氣韻。
這便是茶中佳品了。

在與白茶的一次次對話中,
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
愿你我,
能從茶中品味生活
從生活中品出茶味。
翡翠錦屏:山水可親,茶香滿衣襟,在尋茶錦屏的途中,邂逅滿懷茶香、滿山青翠和一泓翡翠般的清流飛瀑

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翡翠錦屏”位于嶺腰鄉(xiāng),因澗水澄澈碧綠,有“小九寨溝”之美譽,人稱“翡翠錦屏”。是震撼東南半壁江山的葉宗留礦工起義揭竿之處,是政和功夫紅茶的發(fā)源地。景區(qū)內(nèi)有政和最高峰香爐尖、高山草甸、野生云景杜鵑林、南屏山原始林、華東最高杉木王、千手觀音柳、古銀杏、樂溪峽谷、虎頭際瀑布等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古民居、老茶樓、古廊橋、茶馬古道、古隘口、古茶樹、古銀洞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