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魏碑畫院院長、著名書畫家戴平修先生
文/梅雪
走進中國魏碑畫院,猶如走進藝術的殿堂,樓上樓下、房間樓道到處都掛滿了字畫,琳瑯滿目的藝術佳作讓你目不暇接,這是由著名書畫家戴平修先生于2004年創立的魏碑畫院,該院位于青島市平度天柱山腳下,而天柱山魏碑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給中國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寶貴財富。
戴平修先生,字木石,自幼受天柱山魏碑文化影響與熏陶,衷情于書畫藝術。他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即拜在著名國畫大師崔子范門下研習書畫,在崔老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在忘我的藝術研習和對藝術的努力追求中,深得崔老先生的藝術精髓,傳承了崔老先生大寫意花鳥的技法。后又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拜在著名國畫大師姜寶林先生門下繼續研習大寫意花鳥的創作,經兩位大師的悉心指點與傾心傳授,加之他本人對藝術的孜孜追求,通過不斷地臨習、創作,以及夜以繼日、周而復始的不斷學習與創新,他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繪畫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戴平修先生創作的大雞圖,被其老師、著名國畫大師姜寶林先生譽為“故鄉第一雞”,省市各大電視臺及報刊、網絡等媒體相繼報道。他的作品恢弘大氣、酣暢淋漓,其作品芭蕉、絲瓜、南瓜等以揮灑自如的筆法、濃淡相宜的筆墨、清新淡雅的畫面展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戴先生在創作之余,時常與著名影星、書法家唐國強先生、王海先生、陳木香先生等摯友進行藝術交流與切磋,憑借他個人的天賦、胸懷、人品、學識、文化素養等的積累與沉淀,再加上數十年的臨帖研習以及書法筆墨的功力,使得其書畫作品具有“點如高山墜石,線如萬年枯藤”之特點,并表現出強烈的藝術張力。
戴先生畫的最多的就是雄雞,每一只大公雞在他的筆墨熏染下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盡顯公雞的雄姿與精氣神兒。每一幅作品的畫面布局合理,張弛有度,清新雅致,空間的留白與搭配相得益彰,筆墨的濃淡與深淺也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畫的雄雞羽翼豐滿,兩爪有力,尾翼飄逸而不張揚,每一只大公雞都顯得精神奕奕,雄姿勃發,其筆墨酣暢淋漓,揮灑自如,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幅幅靈氣與精氣、霸氣與豪氣結合的雄雞圖,難怪他的老師、著名國畫大師姜寶林先生對他畫的大公雞贊譽有加,稱其為“故鄉第一雞”。
戴先生在一些花卉與瓜果繪畫創作中還研習了積墨法,積墨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用層層加墨的方法,使墨由淡變濃、逐漸漬染的一種畫法,這種墨法,行筆要靈活,筆線要參差交錯、聚散得益,要使手中的筆行筆有度、筆筆有力,墨色才能有神采,所以說,積墨法既要渾然一體,又要有筆跡墨痕可尋,墨色生動,光彩煥發,這樣畫出來的物象才能夠具有蒼辣厚重的立體感與質感,積墨作畫是繪畫的一道難關,弄得不好,臟、死、板、膩一塌糊涂。戴先生熟練掌握了這種積墨畫法,他用積墨法畫竹、畫花、畫樹、畫瓜果藤蔓……在他的積墨繪畫作品中,筆墨的深淺濃淡處理得相得益彰,線條的穿插安排得密而不亂、井然有序,每一根線條都清晰可見。他畫的瓜果藤蔓根根纏繞,瓜果點綴其間,作品顯得密而不亂。他的瓜果作品墨色均勻、濃淡適宜,藤蔓穿插有序,作品中線條的勾勒、筆墨的深淺、色彩的搭配、空間的疏密都安排處理得非常巧妙與恰當。
戴先生的花鳥畫作品,題材多采自于大眾熟悉的事物,但在他的筆墨下卻能夠產生一種清新的意境。他的作品構圖飽滿、造型奇特,色彩和墨色、墨與筆融為一體,畫面充滿濃郁的率直、質樸的民間氣息,融合了他的恩師崔子范與姜寶林兩位國畫大師的繪畫特點。
戴先生除了繪畫,還練就了一手好榜書。古人云:“不學古人,法無一可;竟似古人,何處著我?”榜書的創作規律同樣是以吞吐百川之海量,吸納一切優秀成果,源于傳統又不囿于傳統,集傳統大成而后自立面目,使作品由混合物轉化為化合物,在逐漸深化中歸諸大化,同時還須把握好歷史、時代、個人的結合點,飽蘸濃墨,大書特書。戴先生的榜書充分體現了榜書之厚重雄勁、大氣磅礴、豪放壯闊的特點。
戴先生的書畫作品,先后在文化部出版的《中華頌》、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編輯的《翰墨豐碑》、中國文化促進會《迎澳門回歸書畫大典》、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出版的《華夏未來》、香港《新財富雜志》編寫的《中華書畫名家》專輯上發表。他曾多次參加和舉辦國際、國內書畫展,2014年以來部分作品被中國郵政公司出版郵票、郵冊在國內外發行,電影《喬遷》片頭題字深受國內外書畫愛好者的高度評價。2018年5月他的大寫意繪畫作品《亞洲雄風》被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工會收藏。近幾年來,他的書畫作品日趨成熟,他在藝術之路上孜孜不倦學習、創作,吸取眾家之長,不斷探索創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創作出一幅幅佳作力作,其作品受到國內外眾多書畫愛好者的追捧與收藏。
現為中國魏碑畫院院長的戴平修先生還是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北京三希堂藝術院、崔子範書畫藝術研究院、中國老年書畫藝術委員會特聘畫師,香港新財富雜志社特邀記者,中國青島國開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除了辦好畫院,促進當地與外地書畫家的藝術學習與交流外,戴先生其余的時間都蝸居在他的畫室里研習、創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堅持不懈地向藝術之巔攀登……
作者簡介:梅雪,女,山東青島人,曾在《中國日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等中央主流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工作二十余年。自1988年開始陸續在全國各級報刊、雜志發表詩歌、散文、散文詩及新聞作品并多次獲獎。1993年出版《時代贊歌》一書,自2015年以來給三十多位書畫藝術名家寫過藝術專訪評論文章并相繼在各大門戶網站及微信公眾平臺發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幸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藏族著名歌唱家郭瓦加毛吉老師,并撰寫了專訪文章《兩會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郭瓦加毛吉用大愛鋪就的天路》,此文曾被幾十家知名網站、媒體發布、發表和轉發。
每一幅作品的畫面布局合理,張弛有度,清新雅致,空間的留白與搭配相得益彰,筆墨的濃淡與深淺也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畫的雄雞羽翼豐滿,兩爪有力,尾翼飄逸而不張揚,每一只大公雞都顯得精神奕奕,雄姿勃發,其筆墨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