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11.【清代壽山石 印章】【清代玉琮】
規格:重量90g、長度:5cm。
規格:重量77.4g、長度:7.7cm。
藏品數量:一組兩件。
壽山石是中華瑰寶,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壽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貴石材,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澤渾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點,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壽山石印章是篆刻與壽山石相結合的藝術,興起在明清時期。從實用品開始走向供人觀賞收藏之用的藝術品。 壽山石真正受到世人所重視,是在明末清初。清代壽山石為歷朝皇帝所鐘愛。于是皇帝權貴、文人雅士爭相收羅。所以壽山是在清代倍受世人關注。現如今壽山石則名列候選國石榜首。
此件印章為壽山石印章,石質凝結潤澤,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富有光澤。雕刻以刀為筆,虛實結合,沖刀淺刻,行云流水,紋飾刻畫十分精妙,沁人心脾,素潔無飾,格調淡雅。其畫面風格高古,意境空靈,古韻盎然。其線條流暢,極富筆情墨趣,是可賞可玩的案頭佳品,是一方不可多得之珍寶,收藏價值極高。
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于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造型最大、制作最精、紋飾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稱。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這件玉琮器型規整,厚薄均勻,邊角端正,輪廓分明,表明良渚玉器在成型過程中,已使用了拉絲、管鉆、鋸切等多種以砂為介質的開料手段。減地淺浮雕手法,滿密的陰線刻,精細的器表打磨,均表現了良渚玉器的高度成就,獨特的紋飾不僅給人神秘的美感,更為我們研究當時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依據。
藏品現交于蘇州泓聚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網絡市場部專員運作推廣,歡迎各位蒞臨本公司賞析及協商,廣大收藏家可以通過各大媒體以及歡迎 到公司了解詳情,如需意向購買,提前辦理好相關手續過來公司協商。一件藏品的成交離不開廣告宣傳!本集團以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公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服務原則, 做最實在的宣傳,上最高端的平臺,享受最好的服務。特別提示:(以上藏品持寶人托我司誠意出售、歡迎各界收藏家咨詢或出價,圖片均為實物拍攝,若有疑問可預約我司觀看實物)蘇州泓聚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