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的暴發恰逢中國的春節假期,是乳制品銷售的傳統旺季。大大小小的乳企按慣例在終端網點和線上鋪貨,但疫情的突來一方面使得線下門店銷量大減,另一方面各個電商平臺銷量的暴增又導致產品缺貨,各個渠道的供需變得不平衡。
銷售端出現的問題,引發了整個產業鏈的骨牌效應。各地的生產和物流都因為管控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對跨省市物流的限制,進一步加劇了全國各地不同渠道的供需失衡。在上游牧場的原奶領域,也面臨原奶收購計劃與實際情況不匹配的考驗。
正如蒙牛總裁盧敏放所言,本次疫情正在推動乳企進行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革新,推動零售渠道、訂奶渠道、供應鏈、配送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各乳企不斷融合創新,以轉危為機的思路、用科技發展的新舉措不斷開拓新業態。
蒙牛在9天內累計捐贈了7.4億元的款物,并且在中華慈善總會的監督下,由自有物流負責直接把牛奶送到一線,覆蓋了全國31個省、350多個地級市、1800多個區縣的近8000家醫院及其他防疫機構。這意味著蒙牛不僅克服了行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還完成了把如此大規模的捐贈在短時間內執行到位的雙重挑戰。
疫情之下,乳企的原奶調撥、生產排產、供應鏈計劃、零售終端等各個環節都受到了重大影響。但危中有機,蒙牛率先把數字化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武器”,在運營管理中倒逼數字化升級,并探索全渠道新零售模式變革。不僅實現了諸多業務的突圍,也為公司下一步整體邁入數字化企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具體而言,在渠道在線方面,蒙牛一直在積極布局新零售渠道,如開展社區營銷、社區送到家等。而“天鮮配”社區智能無人零售網絡以及“蒙小牛到家“等,則是在疫情下滿足新需求探索的新銷售與服務模式。
在供應鏈在線方面,蒙牛通過智慧牧場平臺,實時查看全國收奶情況,為原奶統籌及調撥提供支持,并根據大數據模型,在生產排產、物流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動態優化。與此同時,自動化實驗室質檢系統、奶源數字化管理系統等也確保了蒙牛在疫情期間,能夠很快進入有序的運營中。
在消費者在線方面,蒙牛通過消費者大數據平臺,在疫情期間更好的實現精準營銷,隨時把握消費者需求;而在管理在線方面,通過釘釘健康打卡覆蓋全集團4.5萬員工外,還有財務共享和HR共享、研發管理系統等數字化平臺。尤其是RPA項目,用智能機器人獨立完成了疫情下的財務月結工作,做到了運營高效。
業內普遍認為,疫情催生了乳業行業三大變化,與之相應的數字化升級機遇就蘊藏在其中。
首先是零售終端新渠道的快速興起,除了電商之外,O2O到家、社區團購、智能無人零售等形式開始被廣泛接受;其次,是促使供應鏈反應要更為快速,根據需求變化隨時更新供應計劃外,還需物流配送體系更加靈活多元;三是,品牌營銷要更好進行人群畫像及場景等方面的大數據分析。此外,乳業與所有其他行業一樣,還需要在內部行政管理上,用數字化手段解決遠程辦公、健康管理、效率提升的諸多問題。
因而,蒙牛前瞻性的打造了渠道在線、供應鏈在線、消費者在線和管理在線的IT戰略,并建立以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為核心的IT架構。這“四個在線”和“兩大中臺”,以大數據為基礎,在生產端能更好的根據需求預測安排產能、實現智慧庫存;在銷售端實現第三方平臺和自有平臺的數據打通,讓線上線下緊密互動;在物流端,進行智慧協同對動態路區、投遞路徑等方面隨時跟蹤。再加上日常的智慧運營管理,形成了以數據驅動的經營決策體系。
稻盛和夫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中曾言,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作為世界乳業十強的蒙牛,正在不斷創新,克服疫情困難,加快成長為“數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