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銅幣軍政府造
四川銅幣在清末初鑄時,質量較好,一般都是用紫銅。每枚銅幣的含銅量均在96%--97%左右。民國以后,成、渝兩地鑄造的銅幣。因當事者貪圖重利。攙入白鉛較多,除老一百、老二百兩種為紫銅外,其余均是白黃色的白鉛。故銅質不如清末所鑄之純,但官方要求是成色96%以上。由于四川省內軍閥混亂,有些軍閥用銅日雜,使成色方面連95%也難以達到。

四川銅幣軍政府是由四川銅元錢幣演變過來的,最早銅元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議鑄造銅元。光緒二十九年(1903)六月,建立四川銅元局,其規模不大,僅就原購鑄小制錢的廢機修整使用.廠房是機器局的壓銅廠和舊的銅錢廠,鑄料是機器局的槍彈廢殼邊渣和寶川局余銅,圯煉凈盡。按銅96%、鉛0.1%及其他的比例配鑄“當五”、“當十”銅幣。所鑄銅幣悉用紫銅,量較好。以致四川銅幣成為全國銅幣特點之一。

如有感興趣者請與湖南柳葉藝術品有限公司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