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火熱開啟了音樂故事作品展播活動。自9月29日起,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面向全國征集而來的音樂故事作品陸續在中國IPTV平臺和央視網的《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區上線。其中,由中國IPTV湖北分平臺選送的音樂故事作品《洪湖水浪打浪》今日在活動專區上線,帶領觀眾領略魚米之鄉欣欣向榮的景象。
展現欣欣向榮洪湖景象,唱響江漢明珠動人故事
《洪湖水浪打浪》創作于1958年,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后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歌詞運用了通韻的押韻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兩片。上片重寫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于1994年入選“百歌頌中華”優秀紀念歌曲獎。
音樂故事作品聚焦在洪湖第一小學的幾位小學生身上,通過邀請自己最喜歡的人觀看即將進行的文藝表演,來引出作品中的幾位主人公。洪湖第一小學的教師周永杰,為了給孩子們上課,從渡船擺渡到大橋飛架,堅守了25年,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湖里娃的成長。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濱斗湖村婦聯主任謝愛娥醫生,她不僅僅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更是樂于助人的“熱心大姐”,除了給湖上的村民看病,還經常給家境貧窮的村民解決生計問題。25年、8萬公里水路,是她出診的長度,她是村民口中最信賴的“謝大夫”。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游維,每天穿梭在村民家和建筑工地中,就是為了讓每位漁民告別“水上漂”,住上安居房,以游維為代表的公務員們肩上擔負著人民賦予的重任,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只為了讓房屋建設堅守底線。洪湖市濕地海事處旅游科科長張志誠,為了保障游客水上安全,整日乘快艇在湖上巡邏,只為了維護水鄉的安全。
作品以點代線的講述了5位新時代下的洪湖人,熱愛洪湖、守護洪湖的感人故事,展現了漁民們劃船打漁、港口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人心馳神往。
繼承老區紅色基因,發揚洪湖革命精神
眾所周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就是以洪湖為中心。在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為代表的湘鄂西黨組織的領導下,帶領湘鄂西軍民,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配合各地區革命斗爭,為積蓄和發展中國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如今,新時代的洪湖人也繼承了先輩留下的革命精神,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演員,第四代“韓英”扮演者馬婭琴說:“在這片土地,犧牲了無數英烈,如今的我登上舞臺也猶如進入戰場,我演了1000多場韓英,唱了無數遍的《洪湖水浪打浪》。不管是嚴冬還是酷暑,甚至身體抱恙,為了飾演好這個角色,把洪湖人民絕不認輸、永不言棄的時代精神傳唱出去,再大的困難我都會努力克服。”
另外,隨著城市的發展,洪湖在城市環境保護上也一度遭遇挑戰。但是洪湖人依舊發揚老區的革命精神,對城市環境保護狠下苦功夫。2004年湖北省加強洪湖濕地保護,歷經15年的努力,現在通過一定的工程、生物措施,重建濕地生態系統合理結構,保護和重塑特有濕地生態系統和生態鏈,恢復了濕地鄉土種和鄉土群落,恢復了濕地生境和生物多樣性。讓洪湖再次變得碧水似鏡,鶴鷗翔集。
《洪湖水浪打浪》是湖北人民獨特而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湖北民歌的象征。這首傳唱大江南北的民歌,在城市音樂故事作品的演繹下綻放出了新的光芒。《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音樂故事作品展播,充分挖掘每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底蘊,生動的展現了各地發展新成就和精神新風貌,譜寫了一曲在歲月長河中乘風破浪的奮斗之歌。
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方, IPTV全力打造“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屬EPG在全國IPTV平臺落地,并對全量節目進行推薦報道。專區涵蓋直播、點播內容60余首,4K資源若干,從而完整展示各地區團隊傾力打造的音樂故事專題紀錄片及周邊內容,通過展示精美壯麗的城市畫卷,講述豐富多彩的城市故事,讓觀眾在聆聽歌曲的閑暇愜意中,享受一場熒幕上的旅行。
目前,《洪湖水浪打浪》已在學習強國“每日一曲”中進行展播,后期還將有更多與眾不同、精彩絕倫的音樂故事作品陸續上線。更多精彩盡在中國IPTV,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