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瑰寶——元豐通寶
中國古錢幣源遠流長,品種紛繁,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錢幣收藏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錢幣收藏愛好者遍及全國城鄉,流散民間的珍稀歷史錢幣不斷被發現,特別 是大規模的基本建設,不少歷史錢幣重見天日,其間不乏出譜很多精品,古銅幣也成為錢幣投資收藏新熱門。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有小平,折二錢和鐵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三種,互成對錢。版別極其復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陜”者罕見。
另有元豐重寶為大珍,折五光背,篆書旋讀,為未發行的樣錢,僅有兩枚存世,市價100萬元以上,且有價無市。近年市面坊間頻頻傳出的所謂“意外發現的“元豐重寶”無一例外皆為贗品。另外還有一枚特別罕見的元豐通寶,俗稱“乾坤元”。此元豐錢由其元字被設計成連緣接郭,象征連天接地而得名,由此見證方孔圓錢的“天圓地方說”并不是無據可依,此錢元字超出了所有字體范疇的變化,為錢幣史上所未見之大膽設計,乃為元豐錢中一奇特大珍。

藏品正面

藏品背面
這枚元豐通寶重量4g直徑24.58mm,該幣雕刻精細,包漿醇厚,書法藝術高超。此錢幣見證了千年歷史的興衰沉淪,流傳至今,既珍貴又難得。
元豐四年(1081年),宋神宗認為是進攻西夏的好機會,于是發兵二十余萬,分五路大軍,深入西夏境內,直抵靈州(今寧夏靈武)城下。西夏軍決黃河水淹宋營,同時斷絕宋軍糧道,結果宋軍慘敗。次年,神宗聽從建議,修建了位于銀、夏、宥三洲交界處的永樂城(今上海米脂西),企圖圍困興州,迫西夏就范。不料西夏派三十萬大軍來攻,守城宋軍在外無援兵,內無水源的困境中城告陷落,眾多將士陣亡。神宗聞敗績后,臨朝大慟,自此一蹶不振,喪失了往昔的雄心大志,沒過幾年便憂患成疾,以致英年早逝。也許就是因為改朝換代造成了元豐通寶的停鑄與短命,從而導致這種古幣的夭折。
由于元豐通寶錢幣版別極其復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陜”者罕見。而且具有多版、多字體、多紋記、多材質等奇異特點,不僅深受古泉愛好者們的寵愛,更是專家學者們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