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有幸從云南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這組正面像版,面值均為三錢六分。其中正面為唐繼堯正面像,邊上有珠圈,珠圈下方為對稱的嘉禾圖案,上方為“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為民國雙旗圖案,上方有“擁護共和紀念”字樣,下方為“庫平三錢六分”;該銀幣在收藏市場頗受追捧,拍賣市場表現同樣引人矚目。

圖片即民國時期唐繼堯正面像擁護共和紀念銀幣(重:13.7g 、直徑:3.9cm)。該銀幣的鑄地是云南省,它誕生的歷史背景卻見證了一百多年前發生在廣東肇慶的一場政治風云。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為了顯功建業,各軍閥相繼印鑄帶有自己頭像的錢幣,使得民國機制幣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唐繼堯像擁護共和紀念便是其中之一,它不僅顯示了唐繼堯在民國時期的地位功績,更加成為了一個特殊時代的見證。辛亥革命勝利不到四年,袁世凱不顧民心所向,悍然稱帝,遭到全國各派系勢力紛紛反對。1915年12月,唐繼堯與蔡鍔、李烈鈞等宣布獨立并發起護國運動,率先在西南邊陲打響了護國討袁的第一槍,隨后兵分三路實施進攻,經過數月鏖戰,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護國運動宣告勝利。由于期間唐繼堯功勛卓著,從而被推選為撫軍長。
為了紀念唐繼堯護國有功,云南造幣廠開始奉命印鑄唐繼堯像擁護共和紀念幣,分為側像與正面像兩種版別,面值均為三錢六分。其中側像紀念幣正面為唐繼堯側面頭像,上方為“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為民國雙旗圖案,上方有“擁護共和紀念”字樣,下方為“庫平三錢六分”;正面像紀念幣正面為唐繼堯正面像,邊上有珠圈,珠圈下方為對稱的嘉禾圖案,上方為“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圖案則與側像版相同。
對于兩種版別的鑄造時間,業界一直頗有爭議,如耿愛德(E.KANN)《中國幣圖說匯考》一書認為唐繼堯正面像是民國五年,側面像是民國六年;張惠信《中國貨幣史話目錄》一書認為側面像是民國五年,正面像是民國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簡明錢幣辭典》則認為兩者都是民國七年所制。

不過目前,業界更傾向側像版鑄于前,在經過模具改良后,才開始鑄造正面像版。此外,據《云南近代貨幣史資料匯編》記載,“查前奉令鑄造本省紀念幣,業經遵辦并呈報在案。惟查前次模型未臻完美,不便賡續多鑄”,從中可以推測出,后鑄唐繼堯正面像銀幣鑄額不少。不過,據《中國貨幣史話目錄》,正面像版別的品相好者較少,僅為6成左右。因此在如今的拍賣會中,凡出現好品相的唐繼堯正面像紀念幣都足夠吸引藏家眼球,如在北京誠軒2014年秋拍-機制幣專場中,PCGS-MS64 唐繼堯正面像擁護共和三錢六分,以275萬人民幣成交。
該組銀元包漿完美,有鮮明的民國銀幣風格,實乃上美品,制造精致,楷書文字書法極為端莊大氣,間架結構平衡舒展,在銀元里首屈一指,是家喻戶曉的罕見銀幣珍品,具有較高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