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元,1955年生,四川南江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高級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傳統文化藝術行業高級研究員,中國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榮譽副理事長,中南海國禮中心國禮藝術家,國家一級書法師,全國首批傳統文化藝術行業優秀人才模范勛章獲得者 。
黃映元篆書作品先后入選2009年中國文化藝術交流展在歐洲展出和交流,榮獲“中歐文化藝術特使”和作品金獎;
榮獲2009年“和平女神杯”首屆國際書畫大展賽“和平獎”和第一屆國際書畫藝術大獎賽榮譽金獎;
入選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國禮采購作品和2011年獻禮奧地利國慶大典的中國國禮。
2016年作品先后被北京八達嶺長城、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國禮中心、韓中日交流協會等收藏,并鐫刻在北京八達嶺新長城;
個人被聘任為中南海國禮中心“國禮藝術家”,被中國教育電視臺評選為“中國十大最具社會責任感藝術家”,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新長城組委會推介為“中國書法十大藝術大家”并出版《中國書法十大家》專集;
榮獲“中國長城藝術家文化金獎”。
2017年作品先后入選特邀書畫名家獻禮全國兩會優秀作品聯展,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展出;
入選北京保利國際會展中心“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在保利國際會展中心展出;
入選“一帶一路,輝煌中國”全國大型書畫交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展出;
入選中國文聯“一帶一路,傳世國瓷(中國國禮)”中國對外交流中的國禮藝術家;入選“《紀念中美建交38周年美國國家郵票》(美國國家名片)上的中國藝術家”全球首發;
入選中國郵政“《喜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家郵票》(中國國家名片)全國首發限量珍藏紀念郵票”。
被特邀參加中央電視臺“盛世中國”2017名人名家迎新聯歡會和迎新書畫展并榮獲作品金獎。被特邀參加2017和2018全國愛國公益人物表彰大會并被授予“全國愛國公益人物”榮譽;被特邀參加2018年首屆中國博鰲傳統文化年度人物總結表彰大會發表演講,被評為“中國當代書法十大風云人物”。
2019年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收藏,入選獻禮2019年全國“兩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展出,入選2019年獻禮全國“兩會”藝術特刊《人民藝術家.向人民匯報》;
入選《人民代表報》我為兩會代言“特邀藝術代表”獻禮全國兩會;
入選中央美術學院主編的《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范本》;
入選2019年慶祝中匈建交70周年作品在“匈牙利國會大廈”展出;
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國慶大閱兵紀念玉璧”(中華國禮)作品圖案(劉文西畫,黃映元字),并榮獲“國慶大閱兵紀念章”。
不遺余力修文化 功成高古傳龍脈
——記著名書法家黃映元
在書法歷史上群星閃爍,常有專攻一體的大手筆。東漢蔡邕專攻隸書寫石經,一體天下知。柳公權心正筆正寫真書,柳楷傳千古。米芾專攻行書,意氣飛揚研山名如今已是值千金,吳昌碩一心一意寫石鼓,筆墨圓厚無人敵。當代書壇,著名書法家黃映元先生專攻篆書數十載,功顯卓越,名播遙遠,與賢圣并功,成為可傳書史的超能造詣。
他的篆書是基于深厚的文學、文字學、書法文化的綜成修養為基礎的,所以筆法有底質,墨韻有底氣,不是俗筆寫著玩的淺水游戲,而是大家寫成文化的高巔造詣。人們登泰山看泰山石刻,如今僅殘存八字模糊,心中難免生有文化流失的遺憾。但是看過黃映元先生豐富多元的篆書作品之后,這種遺憾的空間會被壓縮,因為他的這些篆書作品正好能填補篆書缺失的許多空白,讓中華龍脈的源頭不再有遙觀而不得印象的空嘆!所以說,精于篆書的高古創作,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書法造詣,也是民族文化得以承源的功德。
他修煉篆書,有著非常開闊的廣納視野,在碑學嚴謹的基礎上,左右尋源,前后取法,不把篆書作為孤立的存在而進行呆板的復現,而是把篆書當成一個可以繞而公轉的文化核心,不斷把甲骨文、鐘鼎、隸書、魏碑、楷書、行草等等諸多形體的筆法結合進篆書的創作,讓篆書一體在核心的位置上又持有開放的境界,融會貫通,再書奇觀。所以,我們看他的篆書在結體對稱法度嚴謹的基礎上,會顯觀筆法和墨韻的豐富多彩。
篆書融入隸書、魏碑、楷書、行草的頓挫節奏,行運有絞轉,通過熟練的調鋒之法,全面體現出中鋒行筆的勁道圓厚。筆法的變化,讓篆書在規整的框架內,又顯示出磅礴的筆品張力。而這種張力的存在,在當代書壇并沒有第二位書法家得成這種造詣,向前推吳昌碩與趙之謙的書法有此功力顯成。當代寫篆書,一般就是注意了筆法的柔性與圓性,他的書法卻是剛柔相濟,方圓通能,豐富的筆法正是汲取諸體的功成。所以黃映元先生的篆書一體,對當代書壇來說,具有鮮明的承前啟后的集成要素。這就是他持開放的思路,醞釀篆書新風,食古而化進取開拓的標高造詣。
更為可貴的是,他的篆書有用墨上更有獨樹一幟的表現水準。篆書不講墨感事實上是一種書法的流弊,流弊的產生有客觀的原因,主要是篆書缺少原狀帖本供觀瞻墨韻,無法可師。主觀原因則是書法家感觸能力不足,不能通過入心的揣摩去斷想篆書墨韻的本來面貌。黃映元修煉篆書,雖然無帖本,但是他對碑字刻跡中的篆書有著極其通心的墨韻觸生能力,觀碑而悟墨,利用文化修養的極致功夫,把篆書本來應該有的韻墨變化揣摩成功,所以執筆寫篆書,不但工于結體和筆法,也精彩于墨色的干濕濃淡變化,篆書得墨韻五彩,飛白蒼勁,可謂前無古人,今是來者!他的墨韻篆書,找到了書法基于碑學而創帖學氣脈的通路,不僅僅是書法的成就,也是文化的功成!
不遺余力修文化,功成高古傳龍脈。他的篆書整體觀感結體中正端莊,用筆平穩流暢,墨顯氣韻生動,在簡捷爽約中寫氣魄宏大,舉重若輕,流利飄逸。篆書傳承秦風的威嚴,又加注個人書風的雄奇神采,仰觀筆墨入廟堂,徑入強勁最骨力,作為諸書之祖,顯成千古不易之法!
著名書畫評論家 石峰 2019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