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介
王華平,男,漢族,河南濮陽清豐人,1971年出生于陜西延安。
王氏麥稈畫第八代傳承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民建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常務理事、高級工藝師、中國手工藝大師、文化部手工委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知識產權文化大使、2008中國十大創意工藝美術大師、政協濮陽市第六屆委員會委員,2009河南十大杰出技術創新人物、2004—2005分別被授予“濮陽市先進青年”,“優秀青年”稱號、2009年度亞太文化產業成就展杰出人物、民建河南省委藝術委員會委員、濮陽市新世紀十年經濟社會十大杰出人物、2015年被授予“2014-2015濮陽雙年經濟功勛人物”榮譽稱號;2018年王華平被授予“濮陽市財貿工匠”榮譽稱號;2018年被授予“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使者”榮譽稱號;2019年被授予“改革開放40周年濮陽經濟杰出人物”等榮譽稱號;濮陽市豫龍麥稈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兼藝術總監。

麥稈畫材料
麥稈畫是中國獨有的特色工藝品之一,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麥稈畫雖來自民間,卻十分稀罕,更因其作為皇家貢品。麥稈畫始于隋唐時代。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稈要經過:"熏、蒸、漂、刮、推、燙、以及剪、刻、編、繪"等多道工序,依麥稈本身的光澤、紋彩和質感,一般不著色,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麥稈畫具有光澤透亮、裝鈽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制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

麥稈畫材料
東漢年間麥稈畫的藝術層次與寓意有了歷史性的發展與升華。作為賴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麥歷來被人們視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賦予了小麥極高的地位,它象征豐收和財富。麥稈畫也因為它的材質來源而不僅有濃厚的民間味道,又有著吉祥高貴的象征意味。
然而在封建的農耕社會,麥稈畫雖來自民間,卻也十分稀罕,更因其作為皇家貢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只能作為奇藝在皇室貴族間賞析珍藏。王氏麥稈畫經幾代人嘔心瀝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藝技術,大膽進行實踐,傳承到第八代王華平這里,使麥稈畫這一民間瑰寶再一次得到升華。

王華平在創作
濮陽市豫龍麥稈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是集研發、設計、創作、培訓、傳承王氏明朝時期傳世麥稈畫技藝的文化旅游企業,王氏麥稈畫是古老的傳統工藝,歷史悠久,揚名中外,至今還世代珍藏著傳世麥稈畫作品,是國內保存時間最長的麥稈畫作品可謂彌足珍貴。傳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一麥相承,世代相傳。王氏麥稈畫第八代傳承人王華平韓瑞平與韓敏經過3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藝術創作和企業管理實踐中,高標準、嚴要求對待公司與自己的事業。把王氏明朝時期傳世麥稈畫技藝經過潛心鉆研,大量藝術創作,將自秦漢以來的麥稈畫工藝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在挖掘整理傳統制作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大膽創新,把傳統技藝與時代主題相結合,賦予傳統民間藝術以鮮明的時代特征等不斷提高藝術技藝;在創作中,結合新型材料,實現重大突破,在平面粘貼的基礎上,研究出了編織式技法、毛刺粘貼技法、多層次粘貼技法與浮雕式立體造型等新技法,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榮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商標2項。如今王氏麥稈畫作品有1000多個品種,16大系列,有亭臺、樓閣、人物、動物、山水、花鳥蟲魚。可謂琳瑯滿目,五彩濱紛。遠銷100多個國家,深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和好評。

王華平在創作
王氏麥稈畫因具有中國風情、中國風韻、中國藝術、中國特色且最具有環保時尚特點而被受青睞!成為中國符號的著名的國際藝術品牌。得到不同國籍,不同民族和各階層人士的認可。作為行業里的領軍人物和形象大使,得到黨和國家相關領導人的積極肯定!曾先后受到國家、省、市領導及聯合國、多國元首使節的親切會見和贊譽。不但讓世人了解龍都濮陽,更讓濮陽走向世界。中央電視臺、新京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澳洲時報、歐洲時報、華商報、新京報、科技報、農業報、大河報、中國報道畫報、“和諧中原、”世界英才雜志、中國.北京禮物、中國行業企業百強、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決策探索、航旅雜志、中華兒女海外版、機關黨建之窗封面—封底、工藝美術及、港、澳、臺、各省衛視,新華網、中新網、鳳凰網、人民網、今日頭條、中國工美網、環保網、河南省人民政府網、濮陽人民政府網、新融媒、大河網等刊登與報道。
麥稈畫作品曾榮獲百余項國際、國內大獎,其作品先后被聯合國、多國元首、駐華使節及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南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博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航天英雄楊利偉、泰王國巴莫親王等著名國家、地區博物館、機關、團體及個人等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博物館收藏。

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