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魅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

直徑3.2cm 重量10g
直徑3.5cm 重量9.9g
崇寧通寶,中國古錢幣之一。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 面文崇寧通寶隸書對讀,古樸方正,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崇寧通寶是北宋末年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也是北宋錢幣中版別最多的。據統計,崇寧通寶的版別大概在300多種,它和北宋其他錢幣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只有一種隸書體。
崇寧通寶為隸書銅、鐵大錢,制作多亦精好,存世較少。另有崇寧重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鐵劃銀鉤,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書法超妙絕倫,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世人評此為“宋代第一泉”,與新莽并稱中國錢發“二圣”,崇寧通寶版式多變,尚有鐵錢。崇寧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的貨幣,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此枚崇寧通寶是世間難得收藏的佳品。此錢幣為邯鄲樊先生家傳之寶,在自己家里就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品相相當優良較少見,到代稀世珍品,頗有收藏價值。 
西元1100年1月,北宋皇帝哲宗病故,由其弟趙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為宋徽宗。徽宗“性甚機巧,優于技藝”,終日沉迷于書法繪畫,不理朝綱。他在位25年,先后鑄造了圣宋通寶、崇寧通寶(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元寶)等6種錢幣,其中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的錢文是徽宗親書的瘦金體。令人叫絕的是折十型瘦金書體的崇寧通寶,青銅精制,文字骨秀格清,惹得眾多古錢幣收藏者愛不忍釋。
本品,崇寧通寶,直徑3.2厘米,重:10 g。宋徽宗崇寧年間鑄。面文為徽宗親書之“瘦金體”崇寧通寶。徽宗的瘦金體自楷書演變而來,其筆法瘦勁剛健、鐵鉤銀劃、俊逸勁挺,又兼要書寫在圓形的制錢上,在方孔圓錢中置字,要考慮因圓就方,在方圓之間把每個筆劃安排的恰如其分,則更見功力。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當時官造成色在高于崇寧重寶、崇寧元寶,而與王莽并稱“錢法二圣”,是現在青銅錢中價值最高的兩種錢幣之一。
崇寧重寶,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幣質有銅、鐵、銀。 崇寧重寶為隸書銅、鐵大錢,制作多亦精好,另有崇寧重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鐵劃銀鉤,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書法超妙絕倫,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惹得眾多古錢幣收藏者愛不忍釋。
這枚錢幣版面清晰秀美,文字方正,是難得一見的古代錢幣精品,正面隸書字體,古樸方正,“崇寧重寶”四個繁體字熠熠發光。字里行間留在錢幣上的,是腐蝕錢幣的銹跡,讓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歷史年頭。錢文深峻纖勁,字口無任何粘連。
作為研究古代經濟發展水平和幣制文化不可或缺的古代錢幣,近幾年格外受到收藏人士的喜愛,其收藏投資價值也持續上漲。一般而言現在市場上出現最多、價格較高的錢幣要屬大清錢幣和民國袁大頭,本身的收藏價值再加上鐫刻其中的書法藝術價值共同決定它的不平凡和投資收藏前景。
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古錢幣,千百年來歷經滄桑,存世數目越來越少,投資收藏價值也日益升高。
崇寧是中國歷史上堪稱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號,距離他即位的第一個年號建中靖國僅一年時間。崇寧即崇尚熙寧國策之意,“奉神考初行之志,繹紹圣申講之文;慨念熙寧之盛際,辟開端揆之宏基。”(《宋大詔令集》卷五十八)徽宗在政治上延續神宗熙寧之策的同時,在文化藝術上則開創新氣,建立書院畫院、研究博古鑒藏、講修五禮新儀、興辦學校道觀,意圖以文致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