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公眾號(ID:U_quan),作者:套路編輯部,授權轉載發布。
前段時間,我在線上報名參加了《騰訊數字生態大會》。
沒想到,有幸成為了前 3000 位報名者,能免費獲得一本騰訊智慧零售官方方法論——《超級連接》。
本來吧,我只是想著便宜不占白不占,畢竟“智慧零售”啥的感覺很高大上,離自己有點遙遠。結果書到了一看,里面很大篇幅都是在講企業做私域流量。
在序言中,馬化騰寫道:
針對流量困境,騰訊智慧零售團隊聯合業界伙伴,提出了“.com 2.0”私域業態,通過小程序官方商城、官方導購和超級社群三類典型的思域業態,組建基于微信生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掌握在零售企業手中的自有流量,實現以連接驅動增長……
在這本書中,官方不僅闡述了企業為什么要做私域,還給到了很多經過實戰驗證的私域玩法,甚至包括社交裂變等過去我們以為不受官方認可的玩法,可以說很香了。
所以,今天就給來大家盤一盤這本書,畢竟,騰訊官方都已經把 2020 年稱作“私域業態元年”了。
為什么企業要做“私域”?
首先,在《超級連接》一書中,官方給到了一些企業要做,或者已經在做私域的原因。
1)解決流量增長難題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電商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互聯網用戶的增長紅利。
但是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下半場,如果還像之前那樣,“吸一波流量,做一波轉化”,粗放式運營的話,企業的 GMV 提高將會越來越難。
所以官方認為,應當將“流量思維”轉變為私域的“觸點思維”。
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每一個可以跟消費者連接的觸點,都進行深度和持續經營,不斷地自主造血。
在騰訊生態構建的“超級連接”體系中,包含超過 60 個可運營的觸點,有線上也有線下。
比如公眾號,可以優化、發布時間、內容質量、交互設計,穩定為小程序商城導流。
比如社交禮品卡,可以通過設計美化、調整優惠力度和送禮機制等,提高裂變分享的概率。
2)數據和用戶資產為自己所有,擺脫平臺依賴
不同于國內零售行業,國外零售行業的普遍情況是,平臺電商和品牌自營電商協同發展。
自營是品牌主陣地,品類全,重點新品、爆品都在自營電商首發;平臺電商則一般用來做折扣款促銷和分銷渠道,主要是“走量”。
而在國內,由于自建網站、App 都沒有流量來源(前者被搜索體系主導者流量分配),所以很難實現自營,只能選擇入駐電商平臺。
在享受平臺流量的同時,企業也不得不面臨“二選一”的尷尬處境,且無法將對用戶的洞察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是企業做私域的另一個價值,正如騰訊高級副總裁,騰訊廣告、騰訊智慧零售負責人林璟驊所說:
將于用戶的互動和用戶所有權,重新交回到零售商手上。
3)應對突發情況,提高業務穩定性
1-2 年之前,很多傳統企業尤其是品牌企業,對私域這件事會有點排斥,即使投入去做了,更多也是覺得“錦上添花”。
直到今年疫情的發生,很多門店無法正常營業,線下零售遭受重大甚至毀滅性的打擊。
但與此同時,那些過去已經在私域流量沉淀了一定數量用戶的企業,則可以快速反應,采取措施,比如通過社群、小程序,做專場秒殺、直播帶貨等。
在線下流量幾乎為零情況,一些企業在疫情期間實現了自救:
比如屈臣氏,從 2019 年 11 月開始布局私域,今年三八節促銷,憑借企業微信連接的 300 多萬消費者,創下了單日 GMV 破千萬的記錄。
比如步步高通過“微信社群集單,在小程序下單,總倉直發商品”的社區團購服務,借助小程序直播,在 3 月 6 日- 8 日節日期間,小程序總銷售額超過 5000 萬。
……
這讓很多企業意識到,做私域是抵抗危機風險的一個有效方式。有了私域,企業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連接到消費者。
除了以上 3 點,騰訊還強調,私域業態跟以往的自營電商也有所區別,因為它是線上線下無縫通融的:
“.com 2.0 ”既能為線上生意創造增量,也能全時全域地聯動門店,為線下上億創造增量。
企業可以怎么做“私域”?
那么企業該如何做好私域呢?
官方主要給到了關于「小程序商城」、「官方導購」和「超級社群」的方法論。這 3 個模塊,是經過實踐和打磨的,并且可復制、可規?;?、可持續。
具體怎么做,我們來看看。
1)小程序商城
2019 年,小程序交易總額超過 8000 億。可以說,小程序商城已經是消費者的重要購物渠道之一。
為什么把小程序商城放在企業做私域的第一位,主要是因為小程序有 3 個特征。
第一,能作為私域中樞,實現全時全域觸達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小程序都能夠無縫銜接。比如公眾號、服務通知、支付后關注等線上觸點,門店、海報等線下觸點。
第二,有社交化屬性
通過小程序,企業可以通過紅包雨、社交立減金、社交小游戲等,實現用戶之間的傳播裂變。
比如絲芙蘭就通過“好友助力贏取好禮”的玩法,將新用戶轉化成本較傳統渠道降低了 30%。
此外,小程序也是騰訊社交廣告的重要載體之一。
第三,有自定義屬性
小程序可以根據行業屬性、用戶需求以及商品特性,小到功能,大到模式都“獨家定制”。
比如 Vans ,就在小程序商城上線了一個功能叫做“3D識別”,通過打通后端商品庫,消費者在任何場景看到喜歡的鞋子,都可以通過小程序“掃鞋”自動識別查找同款下單。
目前,很多企業都已經在嘗試,用企業微信+導購+直播+社群+朋友圈廣告等觸點組合,給小程序官方商城引流。
比如,美妝品牌 HFP 是通過 KOL 引流 + 公眾號內容營銷 + 社交裂變,給小程序引流。
潮流服飾 GXG,是通過社群推廣、模板消息觸達、多觸點激活社交裂變、“今夜不打烊”秒殺活動,實現日均 GMV 環比提升 305%、公眾號轉化率環比提升 467%。
再比如優衣庫,是通過公眾號文章和模板消息,激活 2000 萬粉絲,給自己的小程序官方商城導流。目前小程序官方商城每天登陸的消費者超過百萬人次。
2)導購
關于導購(或者說直接跟消費者連接的企業角色),官方給出了 3 種模式。
第一,購物助手
購物助手主要為顧客提供商品、活動信息和便利服務,核心要求是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遞信息和個性化地響應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導購會通過“導購+企業微信”,“導購+直播”等方式來發布信息,實現成交。
比如歌莉婭,就是用導購+企業微信,2 月 1 日至 2 月 7 日,歌莉婭每天在企業微信上的銷售過 100 萬,2 月 7 日那天高達 300 萬。
比如天虹商城,上千名導購聯合品牌通過微信小程序、企業微信群做直播,其中歐萊雅僅 2020 年 3 月6 日一天時間,在天虹商城的直播就創造了 208 萬元的銷售額。
夢潔家紡,則通過 3000 多個微信社群導購,利用直播小程序互動,4 個小時創造了 2500 萬元銷售額。
第二,話題專家
在一些高知識密度的行業,比如美妝、母嬰、數碼等,需要導購用專業知識儲備,來幫消費者解決問題。
通過搭建某一話題的社群,用戶能在群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此基礎上,話題專家可以發布高質量內容,提高用戶的粘性;可以發起有趣、有用的話題,增加與消費者的溝通頻次,建立用戶對品牌的信任。
同時,話題專家可以引導社群中的用戶,將優質內容分享出去,從而實現裂變和傳播。
比如母嬰品牌孩子王,就將員工打造成了母嬰專業顧問,以專業內容給會員提供服務。目前,全渠道的會員數已經超過千萬人,截至 2020 年 6 月,孩子王的小程序累計用戶超過 2000 萬。
第三,私人伙伴
購物助手和話題專家主要是以 1 對多的形式提供服務,而一些高客單價、高凈值人群、決策門檻高的領域,比如奢侈品、醫美、高端文旅,還需要“私人伙伴”這樣的角色。
私人伙伴需要針對每個顧客的偏好,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關懷服務。通過長期的、潤物細無聲的連接,進一步加深顧客對品牌的信任度。
當然,以上 3 中“導購”形式,企業是可以根據業務情況自由組合的。
另外,夢潔家紡還給到了“導購裂變”的有效模板:
以加盟商為起點,發展合伙人導購、社會人導購、實體門店導購;同時,又由門店導購發展頭部粉絲晉級為導購。由此形成“導購——用戶——新導購——用戶”的裂變鏈條。
3)社群
按照社群的定位和運營模式,官方把社群劃分成了 3 種常見的類型:營銷型、內容型和服務型。
① 營銷型
營銷型,是指營銷頻率高,以營銷活動和優惠分享、銷售轉化為直接目的的社群類型。又包括了折扣型、裂變型和通知型。
折扣型社群是以強折扣、搶購、秒殺等活動為主要特征的社群;裂變型社群則主要做拼團、砍價、助力等作用,兩者可以交叉使用。主要是針對對價格敏感、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
比如神仙品牌錢大媽就將折扣型社群運動到了極致:
門店購物完成后,鼓勵顧客掃碼獲得優惠的同時加群;
入群后,社群管理員每天上午在群內發布團購秒殺鏈接;
每天晚上飯點過后(如下午 7 點后),以固定的頻率(如每半個小時)在群里公布一次打折信息,清庫存的同事強化了“不賣隔夜肉”的品牌相信。
再配合每天定時在群內發問候紅包,發布拼團等互動,培養新用戶對社群粘性的同事,形成口碑傳播。
比如百草味是結合了折扣型社群+裂變型社群玩法,通過拼團秒殺、會員增值、專屬優惠等吸引新用戶入群,再經過更加精細化的“社群分層+差異化分銷投放”,有針對性地提升復購:
百草味將人群劃分為學生、寶媽、城市上班族和“VIP”族,比如針對寶媽的拼團,就增加甜食、水果的比重;針對上班族,則主要是餅干等辦公室休閑零食。
通知型社群則主要用來做活動通知、品牌宣傳。
比如新品發布,活動前夕引導入群,預熱活動,引導觀看活動,從而促進成交。
國美電器就是通過搭建新小區社群,以社區拼團短期獲得大幅銷售增量。
② 內容型
內容型社群可以分為教程信息導向,話題討論導向和直播短視頻導向。
比如孩子王的母嬰內容社群,是根據育齡階段進行社群劃分,為不同社群的新手媽媽提供差異化的知識和經驗分享。
比如,博滔運動通過運動明星、比賽、線下活動等話題激活社群。
比如完美日記,通過短視頻+圖片,在社群中傳遞美妝技巧。
③ 服務型
最后是服務型社群,主要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務,適合家電和 3C 行業。
雖然產品消費頻次低,但是企業可以通過服務型社群提供可靠的售前咨詢,從而積累意向用戶。然后在促銷節點進行轉化。
另外,像國美電器組建的團購社群,在促銷高峰后,也可以承擔日常的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政服務等新業。
在以上模式選擇的基礎上,企業做社群主要需要做好 4 件事情:群流量、群管理、群活動、群內容。
群流量包括線上線下;群管理包括人員和管理機制,如何提升活躍度和信任感,以及如何做分層管理;群內容和群活動重在培養用戶粘性。
結語
總的來說,這本書官方經驗復盤還是很香的(不是廣告!!)。
而最讓人興奮的是,在本書的最后一章,官方強調了這是「CEO工程」。
什么意思呢?
企業要有足夠程度的重視(需要派 CEO 出馬),且從組織架構、績效考核、人員招聘上都要做相應的調整。
比如關于對導購的要求,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說:
門店以后招聘員工,除了問你化妝品嗎?你會美容手法嗎?你會賣貨嗎?還會加一句你會直播嗎?
這意味著,運營同學的新機會來了。
2010 年開始,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 10 年運營;2020 年,或許是私域業態帶來的運營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