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有些處在初期的肝病還帶有傳染性,病人起初可能毫不知情,最終發現已晚,導致病情延誤,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所以,了解肝病的癥狀,對于預防和及時治愈肝病是非常重要的。
肝病向老教授說,很多人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我哪里都不疼,身體倍兒棒。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許多人不知道,肝臟沒有痛感神經,輕易不會疼痛,就算只剩三分之一在工作也不會喊疼。而且肝病種類繁多,并不是所有的肝病都會出現疼痛的癥狀。
得了肝病會有哪些癥狀?
消化道障礙。肝臟是人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器官,很多營養物質毒素都要通過肝臟的處理。若肝臟功能出現異常,導致代謝緩慢,毒素沉積,分泌膽汁也隨之減少,就會出現消化道障礙。病人可能會出現惡心、腹瀉、嘔吐、厭油膩等癥狀。
肝病面容。肝功能異常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從而影響色素的代謝,致使色素在皮膚上積累。肝病病人的面部膚色一般為暗淡、無光澤,如在此基礎上還伴有嚴重的黑眼圈可懷疑為慢性肝病患者。
手掌異常。肝病病人和正常人不一樣,有很明顯的區別。出現肝病以后手掌與一般人的手掌有很大不同。正常情況來看,人們的手是粉紅色和溫暖的,而肝病患者的手掌一般是蒼白和無血的,讓人一眼看上去就非常的虛弱沒有精神。
肝痛不適。排除外傷因素情況下出現的肝區疼痛或不適應引起注意。偶爾正常人遭受暫時的肝痛和不適,以及肝臟不適和肝痛肝包膜壓力增加。肝臟增大或收縮,肝臟疾病的性質和程度不同。肝細胞癌通常以進展性加重為特征,主要由于肝細胞癌中細胞數量的增加和肝包膜的壓迫。
易出血。肝臟除了負責代謝營養物質和毒素,還負責合成凝血因子,若肝臟功能異常,凝血因子合成隨之減少,凝血功能就會出現障礙。這些情況會導致患者出血后難以止血,除了這種情況,全身其它地方也容易出血,例如局部磕磕碰碰,就有可能出血皮下淤血。
伴有發熱。排開其它情況的可能,肝病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發熱或惡寒。肝功能障礙,導致代謝毒素減弱,病人會有輕微發熱癥狀,可持續三到五天,通常不會出現高燒。病人還可能伴有身體不適、食欲不振等現象,容易被誤認為感冒。
小便發黃。人體紅細胞破損后會分解出血紅蛋白,經代謝后形成膽紅素(呈黃色)。由于肝病病人的肝功能障礙,肝細胞破損程度影響膽紅素的正常代謝,進而使膽紅素積聚增多,經尿道排除后顏色加深。若尿黃,說明干細胞破壞嚴重。
肝病患者怎樣調理呢?
肝病患者在就醫期間,要時常保持心情愉悅,怡然自樂。正如蘇東坡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回頭望一望一路走來的風雨蕭瑟,信步歸去,晴天雨天都無所謂了。另外,家人、親朋好友、醫護人員也要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防止胡思亂想。這對穩定病人的心情十分有幫助,對肝病康復也很重要。
急慢性肝炎活動期,臨床癥狀明顯、肝功異常者均應臥床休息。因為正常人在站立時肝血流量可減少50%~80%,臥床則可使肝臟血流量增加,從而攜帶更多的氧氣到肝臟,以有利于受損肝細胞的修復。但在癥狀消退、肝功能恢復后,可以將休息與適量活動相結合,這樣既可以防止因過度活動而反復,又能增進食欲,恢復體力。隨后,再逐漸增加活動量,患者以活動后無疲乏感為度。
肝病患者的飲食選擇應是新鮮、容易消化、營養充足,維生素含量豐富。肝病患者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適當選用一些維生素含量豐富又有滋陰作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搭配好主食與副食,還應少量多餐,以防止加重消化功能紊亂。
最后,向老教授提醒各位: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是新陳代謝的指揮中心,保證人體血氣通暢。肝臟很脆弱,很多人都不注意保護,導致疾病多發。如果身體有任何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