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媽的》是網上流傳的一幅鼎鼎名大的書法,寓諧于諷刺,嬉解之為:春池嫣韻。惡俗之如黃老漢黃永玉之自嘲: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試問誰他媽的不會變老?不會變老的只有廟里的神仙。黃老漢永玉倚老賣老,堂而皇之將這幅巨制書法放到了國家博物館展出,讓輿論為之嘩然。但總讓人苦笑、冷笑、熱笑怎么也笑不出來,難道這就是中國的書法藝術?隨情、隨意,隨性,而不掬于道德?那要道德還干啥子喲,去當賈寶玉的勞什子算了。
我覺得書法,是最基礎、最樸素的中國傳統文化,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載體。書以言志,書以示人,表達的是美好與善良的意愿。比如福、龍、佛字,總承載著一種文化精神,如贈人玫瑰,而手有余香。而"去他媽的""我他媽的"之類,登堂入室,難免有失之于高雅,不契合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至少讓人從情感上無法接受。
由此我想起了沃興華先生,記得曾與這位老兄有過半面之緣,還算有點交往。沃先生宅心仁厚,書道老成,對書法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某種程度上講,也確實拓開了中國書法的疆域,值得肯定。以丑為美,本來就是哲學命題,不算什么創新,況且興華先生的書法并不丑,而且線條優美。只是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文以載道,字以載德,不能隨情隨性。
試想如果那一天我們的沃大教授興華先生也發起飆來,也涂鴉一幅:去你媽的,該是怎樣一幅作品?沃先生書語致道,老成致奧,讀懂者了了無幾。如若藏家認為也是春池嫣韻,再高價購之,豈不與中國文化傳統相違?!
所以,我認為書法謂之書法,就是要有確切的表達與表述,否則,不必稱之為書法,如去他媽的,刻意歪解為春池嫣韻,只是野狐參禪。從根本上說是內容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決定內容。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內容,一味地強調心境與感覺而忽略了思想與觀點,只能是緣木求魚,拔苗助長,南轅北轍于藝術本身。
不知道老沃同志能否讀到這篇隨筆。現在的興華先生高傲的可以平以待人了,這也是高傲的境界,非常人之所及也。只是仍然隔絕于世外,難識人間煙火。這里楚某原意出高于其書法10倍的價格,收購一幅沃興華寫的:去你媽的。認真看看其中的藝術價值,再做評判。這里布而告之,誰有或有誰能請之寫,請聯系我,請相信,絕對不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