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影視劇目《鴉片戰爭后的林則徐》說明會·新聞通稿)
【9 月 7 日訊】
在舉國上下歡慶建國 70 周年華誕的日子里,國內平定“港獨”暴行的民眾呼聲愈日高漲。值此風云驟起之際,由中科院、社科院、國家發改委(兩院一委)所屬有關機構共同組建的總部經濟課題組聯手國家文旅部所屬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有關機構一起組織召開的“大型影視史詩劇《鴉片戰爭后的林則徐》項目說明會——向后來人講清楚“香港權屬”的來龍去脈”宣介活動,在北京國宏大廈會議廳適時舉行。該次活動受到了包括中共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文旅部及所屬國家廣電總局在內的國家有關部委機關領導,社會團體的企事業單位精英,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和著名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在京影視文化傳播集團公司和知名影視界人士的熱情關注及支持。
大型史詩型影視巨獻《鴉片戰爭后的林則徐》劇目作品的總策劃、總編劇、總制片人兼國家總部經濟課題組(中國總部經濟戰略設計研究院)負責人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疾呼:香港,到底是誰的?是英國人的嗎?還是中國人的?這個問題要講清楚,講明白。為什么“港獨”能夠裹挾起那么多的年輕人一起陪葬?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的年輕一代竟然數典忘祖,認賊作父?除了國內外的一些主客觀原因之外,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的年輕一代包括大陸上的很多后來人,他們長久以來,已經不熟悉、不理解、不正視、不同情自己的先輩休養生息的這片故土——香港的前世今生,未曾親身感受過割讓自己親生骨肉的心靈之痛,亦沒有老一輩人向他們具體地講述過那“過去的事情”……這也是一條重要的原因。因此,平定“港獨”逆流,應該與“講好一帶一路的故事(習近平語)”一路同行。
本劇目的總制片人進一步介紹,一帶一路·英雄史詩——40 集大型影視連續劇目《鴉片戰爭后的林則徐》(可與電影同時套拍)所展示的時代風云,就是在林則徐被虎門罷官以后,發生在“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前前后后為背景的真實歷史故事。“林則徐——香港”是一條不可分割的歷史生命線。該影視劇組以十年磨一劍的藝術匠心精神,在凌青(林墨卿,林則徐后代五世孫,林則徐基金會主席、向英國女皇遞交“索還香港”國書的我國駐聯合國大使)、楊偉光(前中央電視電臺臺長、電視劇四大名著出品人、中國電視家協會主席)、鄭全剛(榮獲奧斯卡獎的電影《臥虎藏龍》出品人、中影集團前對外合拍公司總經理)、來新夏(史學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長、《林則徐全集》主編)以及丁蔭楠(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家協會主席、獲獎電影《孫中山》、《周恩來》導演)等權威人士以及國家廣電總局(曾兩次為本劇立項)有關部門領導的努力支持、長期幫助和有力推動下,不忘初心,千錘百煉,為我們當代人以及中華民族的后來人,真實地、詳細地、生動地記錄和補充上了這一重要的必修課,并將借此劇作填補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空白。
與會領導和專家們在本次會議的發言中一致認可《林劇》總制片人的誠摯的呼吁。專家們認為,林劇的推出,是中華民族兒女的一件不容推辭的共同使命。國人與天下人一般只知道“虎門銷煙”中的林則徐,卻不知道或不甚了解“虎門銷煙后”的更加豐滿偉岸的林則徐。鴉片戰爭后林則徐的名字與社會進步、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緊緊聯系在一起;林則徐在地球人類的心目中是平等、公理、和平、正義的化身;林則徐的名字一百多年來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英國有林則徐的蠟像,美國有林則徐的廣場和紀念碑,我們借此劇目的問世,可向國際社會申明香港主權的中華歸屬不容任何人侵犯!可向今天的莘莘學子以及他們的后來人恒久地警示香港的前世今生!可以一代一代地傳遞我們中華兒女的民族訴求和合理愿望,喚起有使命感的同志同仁同胞,念及國家統一和族群興旺,為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以及整個國家版圖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持久的貢獻!
參與項目發布會各位領導現場發言照片
本次活動在探討如何力促進一步圓滿地實現組織落實、資金落實、政策落實、影視創作精英團隊人員落實以及媒體關注與跟蹤報道等精心計劃和有序的工作安排的友好合作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2019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