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幣珍藏冊
一套
編號:JHZLFW-01178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華大地醞釀著變革的激流。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奏起改革開放的號角,春天來了,中華民族的春天來了。伴隨改革開放,各項事業正方興未艾,第四套人民幣應運而生。為體現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奮發圖強的時代風貌,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思想、藝術風格和印刷工藝上較之前三套均有明顯突破和創新。
在設計風格上,這套人民幣保持和發揚了中國民族藝術傳統特點,主幣背面圖景取材于中國名勝古跡、名山大川,背面紋飾全部采用富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圖案。在印制工藝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頭像水印,雕刻工藝復雜;鈔票紙分別采用了滿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僅表現出線條圖景,而且表現出明暗層次,工藝技術很高,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印鈔工藝技術水平和鈔票防偽能力。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第四套人民幣珍藏冊》一套,該冊內珍藏了第四套人民幣彩銀微縮1套共7枚。設計新穎,做工精細。更為難得的是全套紙幣后四位同號,并且全部品相在九品以上,收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極具收藏價值。
第四人民幣各種面額正面圖案均為人物頭像,線條細膩,形象遢真;背面圖案為名勝古跡圖景,或氣勢恢弘,或綺麗秀美。其印刷工藝和防偽設計已趨近國際先進水平。伍拾元和壹佰元券均采用安全線,無色熒光和磁性墨劑。在采用特種技術的同時,傳統的水印和凹印技術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四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不僅見證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更是標志著中國歷史性巨變的一座豐碑,它的作用將永載中國貨幣流通史冊。隨著我國第五套人民幣的問世,第四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領域,從而成為收藏的珍品。
第四套人民幣在制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線技術、套印對印技術和平凸版接線技術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幣的防偽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墨層厚,手感強,難以復制。
第四套人民幣既吸收了國外鈔票設計的某些藝術特點,又保持并發揚了中國民族藝術的傳統,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根據市場上反饋來看,即將退出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已經迎來收藏的黃金時機!可見其收藏底蘊之深。
錯版湖南省造雙旗幣
重:11g 直徑:3.23cm
編號:JHZLFW-01188
民國成立后,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雙旗幣作為銅元收藏研究中最重要的品類之一,其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
雙旗幣是古玩古董界收藏家喜歡的藏品,其外形不僅給人一種凝重的歷史滄桑感,且整個錢幣的版面分為內外圈兩部分,整體設計非常細致,英文字母、中文楷體以及花紋設計圖案精美,因而在拍場上也吸引了相當一大批業內藏家們的關注。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雙旗幣湖南省造”一枚,該錢幣直徑3.23厘米,錢幣正面中央左為星旗、右為五色旗,兩面國旗上系結帶相互交叉,外緣上鑄“湖南省造”四字,下鑄紀值“當制錢二十文”六字,左右分列花枝。錢幣背面中央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禾穗,紋飾別致,邊緣環英文。
藏品雖經歷了無窮歲月,但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斑駁銹跡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淀,歷史價值深厚,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征,從側面彰顯出高超的鑄造工藝;有著難以言喻的收藏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枚雙旗幣為錯版幣,出現錯版幣是因為制造錢幣時一時疏忽造成的,這種情況非常少,因而錯版數量寥寥無幾,在當今的藏品市場中并不多見。輾轉百多年歷史的無窮洗禮,能完好無缺保存至今,更是珍罕無比,價值彌足珍貴。
五帝錢
重:25.73g 直徑:2.68cm
編號:JHZLFW-01176
中國古錢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自秦始皇統一幣制,中國錢幣就形成了“外圓內方”、“天人合一”的定制,取其象天法地。這其中蘊含著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是古代陰陽八卦學說的具體體現。因此,古錢本身的鑄造就包涵了天、地、神合一,也成就了古錢風水的功能。
五帝錢有大五帝錢與小五帝錢之分,大五帝錢指的是秦半兩、漢五銖、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現在說的五帝錢一般是指小五帝錢,是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這些錢幣,是清朝最興盛的五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這五位帝王相繼在位180年,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一組五帝錢,該組錢幣的直徑為2.68厘米。錢幣正面分別書“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四字。五帝配五行,五帝錢具有五位帝王的五行。五位帝王中順治屬水、康熙屬木、雍正屬土、乾隆屬金、嘉慶屬火。五帝錢兼具天地陰陽五行之精華,威力無窮。
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有用古錢幣驅邪的習俗。史載,將方孔通寶錢不拘大小,以紅線懸于頸間,取銅錢歷經萬人手之實,匯集百家之陽氣,可抵御邪祟鬼魂。五帝錢具有古錢所有的功用,避災、保佑、祈福等。與普通古錢相比,五帝錢更多匯聚了華夏大地之靈氣、中華民族之靈氣、真命天子之靈氣、傳承百家之靈氣。
古代沒有銀行,人們儲存錢幣的方式就是將其裝在容器中,埋入地下或者其他私密地方。尤其是在戰亂、饑荒時期,戰火殃及,百姓逃難,由于錢幣不便攜帶而埋藏起來。歷朝歷代帝王不允許形成用錢幣作為陪葬品的習俗。因此,距今為止,已發現的中國古墓中大多陪葬品是金銀、珠寶、瓷器、玉器、紡織品等,而古錢幣極少。所以,此組五帝錢,價值不菲。
云南省造貳仙銅幣
開元通寶
乹元重寶
重:7.68g 直徑:2.85cm
重:3.94g 直徑:2.5cm
重:7.29g 直徑:2.74cm
編號:JHZLFW-01176
銅幣,銅制的錢幣,亦稱“銅錢”。銅幣主要指清末民初時期的無孔銅幣。中國是使用金屬貨幣最早的國家。而金屬貨幣中,歷代又以銅幣為主。所以中國古代的貨幣史,實際上就是銅幣史。中國在殷周時期固以齒貝為貨幣,后因真貝不夠,乃用仿制品銅貝代之。銅貝是向金屬貨幣過渡的形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統一了幣制。廢刀、布、貝等幣,規定只采有外圓中間有一方孔的方孔錢,是由環錢演變而成的。秦以后的通行貨幣,都是方孔錢,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中華民國雙旗二十一年貳仙銅幣銅元,制作精美,圖案考究。從其尺寸大小、鑄造工藝以及紋飾特征來看,無一不體現出民國時期的銅元風格,經鑒定,可確認此乃真品,有著相當不錯的價值。中華民國雙旗二十一年貳仙銅幣銅元珠圈內兩旗相互交叉,中間系以結帶;珠圈外上環“中華民國”,左右小花點綴,增添些許生氣,使幣面更具美觀性,下環二十一年,整體落落大方。正面珠圈內直讀“貳仙銅幣”,珠圈外寫有“云南省造”。整幣品相不錯,紋飾精美,其貌可人,格外耀眼,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存世量極少,收藏價值非常高。
民國是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轉折時期,也是中國社會生活各方面動蕩和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在此期間,銅元是人們衣食住行必不可少之物,雙旗幣是民國時期最為典型的銅元,類似紀念幣,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湖南省造雙旗幣,其中中華民國二十一年貳仙銅幣銅元的存世量很是稀少罕見,價值自然也相對較高。中華民國二十一年貳仙銅幣銅元,在兵荒馬亂、國內戰爭頻發的期間內,能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是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鑒價值都很高的藏品。
另外兩枚右邊這枚乹元重寶,銅質熟舊古樸,銹色入骨自然,形制規整,錢文深峻,為初鑄品特征。史料記載,這是四川鑄錢機構為慶賀唐肅宗收復安祿山占領長安以及唐玄宗從成都逃回宮這兩件大喜事而特鑄的紀念幣。“乹元重寶”是唐代唐肅宗在乹元年間(758~760)發行的貨幣,該錢幣為方孔圓錢,正面鑄“乹元重寶”四字,“乹”字右筆直上成魚鉤狀,邊廓略寬,色澤素雅,包漿醇厚,斑駁綠繡顯露出其豐富的歷史沉淀。在此之前,歷代貨幣上未出現過“重寶”,只有“元寶”、“通寶”,雖然三者均為貨幣名稱,都有不同重量,但其首度出現在錢幣上具有特別的意義。
唐朝時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每一個朝代的強盛都離不開它的軍事和經濟,這兩樣都離不開貨幣。開元通寶時唐代的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和流通時間最長的貨幣,因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為開元,而我國古代的好多帝王在鑄造貨幣的時候都喜歡把自己的年號加上去。該“開元通寶”呈外圓內方,錢幣正面鑄有“開元通寶”四字,刻字清晰。光背。包漿古樸,鑄工精致,保存完好,品相上佳!
此組古幣包漿濃厚、字跡清晰、制作精良,品相完好,聲音清脆,鑄額極其稀少,因此也引得萬千藏家競相收藏,足見其價值地位,確是不可多得的佳品,歡迎有意向的收藏家們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