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鄂字版介紹及其收藏價值
近幾年來,古錢幣在收藏市場一直是熱門話題,起初這類市場還未形成一個風潮,多數人對于古錢幣的價值不知。后來被越來越多的人高價收購后,逐漸意識到古錢幣的重要性。古錢幣或者是說收藏市場之所以在中國如此迅速崛起,也是因為股市、樓市以及基金持續低迷的影響,眾人逐漸將眼光移向古玩藝術品市場,開始嘗試投資古玩。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清代中的精品錢幣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鑄造始于1900年,也就是清光緒二十六年,但由于各省鑄行銅元毫無節制,于是,在1905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一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立的戶部造幣總廠開始鑄造新式銅元“大清銅幣”。主要目的是為了整頓和統一幣制,試圖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加強控制。
1906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二年, 清政府處戶部又奏請朝廷, 擬將當時全國24處銅元局, 酌量歸并為九處,除臣部所設總廠外,擬以山東歸并直隸為一廠,湖南歸并湖北為一廠,江西、安徽、江蘇、清江并歸江寧一廠,浙江歸并福建為一廠, 廣西歸并廣東為一廠。合奉天、河南、 四川、云南四廠,共九處, 皆歸臣部統轄,調劑盈虛, 彼此均可勻撥。”在歸并銅元局得以順利實施的同時,又限定各省每日鑄造銅元數額,以避免重蹈濫造的覆轍。此后,清政府將戶部改稱“度支部”,命各省造幣廠改稱度支部造幣分廠,欲統而治之,鞏固中央造幣集權。
1911年(宣統三年)又推出一套新銅元, 仍稱“大清銅幣”, 計有二十文、 十文、五文和二文、一文五種,五文以上鑄有制錢和銀元互換值, 以補第一套新銅元之不足。但這一幣制改革方案,還未來得及全面實施(只有十文和一文銅元進入流通領域),便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朝滅亡。
鑄造始于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而下圖是鈺澤文化公司有幸征集到的一枚戶部造丙午年當十的大清銅幣,錢幣正面珠圈內鈐有“大清銅幣”四字,幣心凸起處能看出有一鄂字,乃是湖北省的簡稱;珠圈外上環滿文,滿文左右有干支紀年“丙午”字樣,左右分列“戶部”二字,注明由此幣的發行部門;下環覆滿青銹,但仍可看出其幣值“當制錢十文”字樣。 錢幣背面中央為部頒大清龍圖案,表現出了當時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交融,極具歷史意義。 是集收藏與投資于一身的難能可貴的精品!

在目前發現的大清銅幣中,有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其中丙午、丁未、巳酉最為常見,而最稀缺的是乙巳、戊申和辛亥。越是稀缺,則能收集的人不多,基本上收集到就不再出手。反而像丙午、丙午、巳酉更加熱門,其搶手熱度不亞于書畫、瓷器等古玩。
據了解,在2007年最為轟動的莫過于是一枚品相完好的“大清銅幣”拍出80萬的天價,賣家一夜致富,學者認為,“大清銅幣”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偏門”,據統計數據顯示,大清銅幣在各地拍場上的行情一路看漲。2008在某公司的拍場上,一枚大清銅幣鄂字版十文,曾以128萬的高價在當場成交。如此讓人不敢想象的買賣交易,足以印證大清銅幣是藏品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此藏品現由廣州鈺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網絡市場部專員運作推廣,圖片呈現有限,歡迎各位收藏家通過各大媒體以及歡迎聯系公司蒞臨了解詳情,如需意向購買,提前辦理好相關手續過來公司協商。
一件藏品的成交離不開廣告宣傳!本公司以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公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服務原則,做最實在的宣傳,上最高端的平臺,享受最好的服務。
特別提示:(以上藏品持寶人托我司誠意出售、歡迎各界收藏家咨詢或出價,圖片均為實物拍攝,若有疑問可提前預約觀看實物)廣州鈺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