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作者:Stone Jin,授權轉載發布。
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及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
據IPO早知道消息,國內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及在線零售藥房「京東健康」于 9 月 27 日晚間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美銀證券、海通國際和瑞銀擔任聯席保薦人,華興資本則擔任財務顧問。
事實上,自 2014 年 2 月起,京東健康的醫療健康業務就開始作為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類目進行運營; 2017 年 12 月,京東健康正式推出在線問診業務;次年 3 月,銀川京東互聯網醫院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至此京東健康已可向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簽服務的用戶開具處方。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 2019 年收入計,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及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超過1. 5 億名用戶曾使用京東健康的平臺購買醫藥和健康產品或醫療健康服務。
2019 年 11 月和 2020 年 8 月,京東健康先后完成超 9 億美元A輪融資和超8. 3 億美元B輪融資。
IPO前,京東集團直接持有京東健康81.04%的股份,高瓴資本則持有4.49%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高瓴資本合伙人易諾青擔任非執行董事。此外,霸菱亞洲、CPEChinaFund、中金公司和中國人壽分別持有3.16%、3.16%、2.37%和2.26%的股份。
京東健康在招股書中表示,其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夠讓國民享有易得、便捷、優質和可負擔的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成為國民信賴的首席健康管家。

醫、藥雙輪驅動,醫藥健康零售年活躍用戶 7520 萬
目前,京東健康已通過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實現“醫、藥聯動”的業務閉環,前者可為后者提供優質流量,而后者則為前者創造需求,進而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
具體來講,京東健康的零售藥房業務通過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三種模式運營。
其中,自營業務主要通過京東大藥房經營。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京東大藥房已設有 11 個藥品倉庫和超過 230 個其他倉庫,具有較快的履約服務能力;而線上平臺則主要利用京東健康的品牌知名度、用戶群以及專有技術平臺,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品類,與京東大藥房形成良性互補。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線上平臺上擁有超過9, 000 家第三方商家,SKU超過 1000 萬。
此外,京東健康的全渠道布局則指按需求為用戶提供當日達、次日達、 30 分鐘、7* 24 快速送達服務,現已覆蓋超過 200 個城市。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以及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止 12 個月,京東健康的醫藥健康零售分別為 4390 萬、 5050 萬、 5610 萬及 7250 萬個年活躍用戶(注: 12 個月內至少購買過一次商品)
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方面,京東健康主要提供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簽、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和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等服務。 2020 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日均在線問診量達到約 9 萬次,是 2019 年同期的近 6 倍。 8 月,京東健康推出“京東家醫”品牌的家庭醫生服務,提供各種面向家庭的健康管理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健康亦在快速拓展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用戶可通過合作的線下消費醫療健康機構,在京東健康平臺進行預約并支付服務開支,接受體檢服務、醫學美容、口腔齒科和疫苗預約等服務。在COVID- 19 期間,京東健康是中國第一家提供線上COVID- 19 核酸檢測預約服務的公司。

從這一業務閉環不難發現,京東健康零售藥房的買家同時是潛在的醫療健康服務用戶,而醫療健康服務用戶又成為反哺零售藥房和其他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的重要流量。
換言之,基于強大的品牌知名度、良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整合的業務模式,京東健康能夠較好地控制獲客成本并提高用戶黏性,進而帶來更強的盈利能力。
技術賦能行業發展, 2019 年研發投入超3. 3 億元
京東健康亦在招股書中強調,其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并以不斷改善技術能力為重中之重。
2017 年至 2019 年,以及 2020 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 23 億元、2. 18 億元、3. 38 億元和2. 78 億元,呈逐年提升趨勢。
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除在自身業務上不斷技術投入外,京東健康同時利用其技術優勢,為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上的其他參與者提供數字化的解決方案。
自身業務方面,京東健康已通過使用包括AI在內等技術,研發落地下一代技術應用,例如智能輔助問診、智能輔助處方審核和智能健康管理儀器等;為醫院和綜合醫療健康系統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并幫助醫療體系搭建數字操作系統,改善運營流程,進而將這些醫療健康服務機構整合到京東健康平臺。
對外賦能方面,京東健康將各類應用與云技術基礎設施結合,為線下醫院提供涵蓋其各方面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利用大數據能力,為藥企和健康產品供應商提供反向定制,幫助它們開展產品研發;為多個地方政府提供一攬子「健康城市」解決方案,涵蓋基層醫療、居民健康檔案、醫保支付等領域。
總而言之,京東健康積希望并正在試圖發揮自身供應鏈和技術能力,通過開發和經營平臺賦能醫療健康價值鏈上的參與方,提升運營效率與優化醫療資源的分配,以達到推動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
而在與京東集團的協同上,京東健康與其在履約、技術、客服和營銷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尤其是通過借助京東集團的人才和核心技術,獲得對用戶行為和需求更為清晰的洞察,并增強數字化賦能能力。
上半年營收達 88 億元,經調整凈利率為4.2%
2017 年至 2019 年,京東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56 億元、 82 億元和 108 億元(人民幣,下同); 2020 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營收為 88 億元,較 2019 年同期的 50 億元增長76%。

從收入構成來看,來自醫藥和健康產品自營銷售的商品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在 2017 年至 2019 年,以及 2020 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88.4%、88.8%、87.0%和87.6%。京東健康預計,隨著用戶數的不斷增加,商品收入仍將是收入的重要增長點。
毛利率方面, 2017 年至 2019 年、以及 2020 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24.9%、24.2%、25.9%和25.3%。
2017 年和2018,京東健康分別實現1. 78 億元和2. 15 億元的凈利潤; 2019 年則凈虧損9. 71 億元。當然,之所以出現上述虧損并非因主營業務的業績波動導致,而是由于A輪優先股公允價值因股權價值增加而增加。
因此,若按調整后的凈利潤計算, 2017 年至 2019 年、以及 2020 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 09 億元、2. 48 億元、3. 44 億元以及3. 71 億元;經調整凈利率則分別為3.8%、3.0%、3.2%以及4.2%。
京東健康在招股書中提及,未來的發展戰略包括:進一步擴大用戶群體,提高用戶參與度;加強在醫藥和健康產品方面的供應鏈能力;擴張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加強技術賦能解決方案并繼續創新。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大健康產業的數字化成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在年初疫情期間,京東健康與京東旗下的各大業務一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第一時間內外部全面動員,充分發揮在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流通與供應、互聯網醫療服務、權威醫學專家資源、以及技術能力等多方面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更為可靠的保障、體驗和服務,同時聯合政府、醫院、企業共同防疫抗疫。

本月,京東健康又與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湖北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復和心理疏導項目、助力湖北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心理健康、智能穿戴設備、醫用防護物資等醫療健康產業,打造“湖北樣板”示范區。同時,京東健康贊助 3000 萬元成立心理公益基金,推動湖北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和一線醫務人員心理疏導和全面康復。在此基礎上,京東健康還將加強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培育體系建設,穩健開展后續工作。
無疑,作為一家脫胎于京東集團、獨立運營 6 年的年輕企業,京東健康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盡己所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就行業整體規模而言,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指出, 2019 年中國大健康行業的市場規模為81, 310 億元,預計 2030 年將增至人民幣217, 730 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4%。
其中,中國醫療健康行業仍處于數字化初期階段。 2019 年,中國大健康市場的數字化比例占中國醫療健康支出總額的3.3%。
然而,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政策及技術不斷進步的推動下,以及在COVID- 19 疫情的加速下,大健康市場的線下參與者越來越關注其數字化戰略。例如,線上醫院的總數 已由 2018 年 12 月的 119 家增至 2020 年 4 月的 497 家,增幅為317.6%。在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建數字大健康公司的數量超過11, 000 家。
鑒于中國數字大健康市場的轉型特性,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 2024 年及 2030 年中國大健康市場的數字化比重預計將會由 2019 年的3.3%分別快速增至中國醫療健康總支出的10.6%及24.0%。
因此,對于坐擁強大供應鏈能力、業務模式已被驗證且盈利模式清晰、豐富醫療健康資源網絡的京東健康而言,其未來或仍具有相當可觀的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