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煦國際】臻品鑒賞-咸豐重寶當十/雙旗幣湖南省造當二十文
咸豐重寶當十
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開展迅猛,并在江蘇南京建都,此刻清政府賴以鑄錢之用的滇銅,因路途阻斷而無法運進北京。一方面是打壓起義急需許多的軍餉開支,一方面是鑄錢的原材料告缺,給清政府造成了嚴峻的財務困難,最終迫使清政府自咸豐三年開端發行紙幣和改鑄大錢來補償財務虧空。咸豐朝寶泉局所鑄錢有“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五百”、“當千”等五種面值。
一方面是打壓起義急需許多的軍餉開支,一方面是鑄錢的原材料告缺,給清政府造成了嚴峻的財務困難,最終迫使清政府自咸豐三年開端發行紙幣和改鑄大錢來補償財務虧空。咸豐朝寶泉局所鑄錢有“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五百”、“當千”等五種面值。在諸多咸豐大錢之中,應當推舉咸豐重寶當十錢幣為最。鑄期最長、數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廣,無一不在咸豐大錢中占據首位。

在諸多咸豐大錢之中,應當推舉咸豐重寶當十錢幣為最。鑄期最長、數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廣,無一不在咸豐大錢中占據首位。自咸豐三年起,寶泉、源、直、薊、濟、德、陜、鞏、福、蘇、浙、河、武、寶昌、云、川、桂、黔迪、伊、、葉兒羌、庫車等錢局均先后鑄造咸豐當十大錢,并投入市場與小平錢同時流通。除了寶安錢局僅見部分樣錢外,其它各個錢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別,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當十計值重寶。


這是征集到的一枚稀世珍寶古錢珍品“咸豐重寶當十”,藏品直徑:32.1mm;重量:11g。此藏品雖然經歷了無情歲月的洗禮,但是如今保存依然極為完好。古錢珍品“咸豐重寶當十”之所以名氣大是由于他的歷史性和珍稀性決定的。這玫錢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但是,鑄造量不多,所以存世極罕,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學術價值。“咸豐重寶當十”一直被收藏家們視作無價之寶。地域性政權發行貨幣的時間也相當短,加上流通地域狹小,所鑄貨幣價值不菲。另外,由于改行紙鈔,銅幣發行量較少,故價格也較高。
湖南省造雙旗幣當二十文
中國是使用金屬貨幣最早的國家,而金屬貨幣中,歷代又以銅幣為主。中國在殷周時期固以齒貝為貨幣,后因真貝不夠,乃用仿制品銅貝代之,銅貝是向金屬貨幣過渡的形態。
我國銅元誕生于1889年,是我國錢幣史上稱謂“機制幣”的開始。銅元中間無孔,是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因此外觀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銅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

1910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后,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
民國成立后,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代錢幣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這在我國貨幣的歷史長河中,僅是十分短暫的一個時期。


此枚湖南省造雙旗幣,民國時期銅元,是機器鑄造的現代化貨幣,幣面設計獨特。錢幣正面圈內鐫交叉五色旗與鐵血十八星旗,圈外上環書“湖南省造”四字,下環為錢幣幣值“當制錢二十文”。此幣背面圈外為英文字樣“TWENTY CASH”和“THE REPUBLIG OF CHINA”,內圈則鑄有枝葉繁茂的嘉禾稻穗紋,寓意“家和”,寓意國家注重農桑和百姓生活,畫面造型極為和諧。此錢幣整體色澤古沉,其字體筆法流暢,紋飾雕刻精致,邊齒分明排列規則,深淺適度。細看幣面老化磨損程度自然,銅制質古韻熟舊,包漿醇厚,字口紋飾沖壓力度適中,品相完好,雖然歷經滄桑,但紋路依然隱約可見。
雙旗幣不僅僅具有紀念中華民國的建立意義,同時也作為流通幣運用。此枚銅幣現存世量不多,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其見證了其歷史年代的沉積,不難看出它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征,該銅幣歷經滄桑,有著難以言表的收藏投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