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年(即1914年)國民政府為了統一幣制,規定了民國三年袁大頭一元銀幣為本位幣,其標準重量為七錢二分,成色銀九銅一,統一由天津造幣廠鑄造(后在南京、廣東、誤差、甘肅造幣廠陸續鑄造),并統一流通。幣值有一元、半元、二角、一角等面值的袁大頭。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于是發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
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后又成為正式大總統。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后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鑄造量較少的版別有:"O"記版、粗發版、三角圓版、開口貝版、加鑄"甘肅"兩字版、背雙星版、大胡須版、大耳朵版等。
袁大頭銀幣
錢面:袁世凱側面像,上環"中華民國三年"。
錢背:中間漢字"壹元" 周圍環嘉禾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