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劉山民,1946年出生于江蘇豐縣,作家、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現居北京。
1965年入伍,1973年國畫處女作《滴水成河》入選全軍、全國美
展,后由解放軍總改送國際7個國家巡回展覽;1974年小說處女作《火
紅的秋天》于解放軍文芝》發表,入編全軍短篇小說集
1974年轉業;1980年徐州國畫院專職畫家。
1985年就學于中央美術學院,得李可染、盧沉等老師指號。
1992年以來先后在北京、済南、上海、深圳等地舉辦個展。作品為
美、德、日、意等國相關機構與個人收。2010年3月出版《劉山民畫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其簡歷入編《世界名人錄》等多種辭書
劉山民揎長寫意人物,從東方哲學、美學的根本參悟意象造型的特質與
真義,于巖畫、象形文字、漢畫磚石刻的原初精神,確定審美取向,開掘
點、線、面、符號、圖形諸元素自身審美價值,將主觀意象溶于自然抽象
形成獨異于人的個性語言,尚簡古、求天趣、富意蘊,重裝飾風、形式美。
《作品欣賞》
劉山民先生近照
社火:136cmX272cm
橘頌:180cmx192cm
漢宮:180cmx192cm
戈壁殘月:180cmx192cm
枯藤老樹昏鴉:180cmx97cm
五谷豐登:68cmX68cm
著書圖:68cmX68cm
秋聲68cmX68cm
吹簫:68cmX68cm
拜石圖:68cmX68cm
春夏秋冬四條屏:168cmX34cm
牧童圖:136cmX68cm
仙人行:138cmX68cm
讀劉山民的畫(邵大箴)
畫本無固定的法則和固定的格式,法則和格式是人們在實中逐漸總結出來的。有法則可依,有格式參照,有好處,也有
不好處。好處在于可以引導初學者認識入門的途徑,少走彎路;不好處是容易東縛后來者的手腳,不敢越雷池半步。古人常
用“在有法與無法之間"來形容人們的創新狀態,意思說從有法走來又不為法所拘,而敢于破舊法、創新法,自立面貌。這就足我
們常說的立獨特的個性面貌或個性風格。藝術中個性面現和個性風格非常重要,藝術制作最忌干人ー百,単調重復。可是,時
下人們對藝術中的個性往往有所誤解,以為個性是可以刻意做出來的。其實,芝術中的個性是作者性格、素養和悲想感情的自然
流露,真正的藝術家追求的是如何用生動、巧妙的手段,表達自己面對可觀世界的真切感受,由此自然形成的與他人藝術面貌的
差異。清代載羆曾銳:“凡畫造稱某家畫法者,昔后人爭議之詞,畫者本無心也,但摹擬造化而已。吾心自有造化,靜而求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也,泥古未有是處。(《習古齊書絮》)
山民君是一位國畫家,也是一位作家。他不僅受過學院的藝術訓練,更有深厚的文史修養,對古代哲學特別是玄學很有研
究,對中國傳統美學理論有獨特見解。他深語意象說的與妙,十分喜歡原始初民的芝術、古代巖畫、甲骨文、畫像石和畫像碑
兒重藝術、民間剪紙等,封西方現代藝術也有涉足。他從這些更接近藝術本原的創造中,體悟到藝術創造的真諦:真與不真
真,心性與感;不真,形與象。他寫過一篇闡述自己審美理想的文章《說恍像》,從道家哲學說到詩和畫,論文藝思維和創作
的特性。劉山民依據自己的見解和知識、條養儲備,詵擇了他的藝術実踐。由于他有全面的藝術修養,歷史、哲字、文學、書
法,他的繪畫題材是廣泛的,有取自于古代史籍中的典故、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及民同傳說和語,有取自于勞動生活的場
面,也有故鄉童年的回憶作品面貌別具一格,“形"若有若無,若隱若現,重在神似與神的。他的繪畫語言既有鮮明的自由書寫
的特征,又有思考的深度。隨心性、不經意地即興發揮,使他的繪畫語言具有靈動性和舒展感,而乏術追求的堅定與孰著,以及
藝術技巧和技藝的一絲不茍,則顯示出他繪畫創作沉著和實在的品格。換句話說,他的藝術構思是密的,作品中的點線與面、
墨與色、前景與背景、細節與整體都有精心的安排。他筆力的遒勁,筆中包含的構成意味,尤其予人以深刻的印象。在他
經營的畫面上,有與無,虛與實,黑與白,濃與淡,粗與細…一切處在變動與轉換之中,稍縱即逝,有的只是言極簡而意無窮
的情、理、和只可感悟的力與美。這使我想起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一句名言:“書畫之妙,在于神會,只可以形器求
也。"劉山民的畫是他與造化的神會。而我們欣賞他的作品,則是與他心靈創造的一程神會。
邵大箴,中央美術字院美術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美術研究》《世界美術》雜志主編
著名美術史論家)
版權由南京漢韻文化藝術傳媒有限公司提供,聯系電話:17702505098微信:A13605214328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