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文化觀念中,田黃只是壽山的產物。真正讓田黃灑脫亮相進而與史文化,而是雕刻成御用璽印章及藝術擺件,故田黃石又被尊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價無與倫比。從田黃石的屬性看,凡經雕鐫的藝術品,都可以當作文物看待,因為它不能復制,屬于沒有再生性的藝術品。田黃印章贏得賞石家們的認同田黃印章的價值以重計價,與黃金等值,所謂“

此江介田黃印章高;152.53mm寬53.91mm重1070g,底部刻有李官忠印,四面刻有不同景物講解歷史背景,在收藏界,田黃印章可謂聲名遠播,文獻上常說江介作田黃印章“無根而璞”無脈可尋”,這樣的形容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田。得者視為至寶,故稀有而見珍。
一兩田黃一兩金”或“易金數倍”,“黃金易得,田黃難求”。至清末,普通田黃價已漲到“三倍黃金”,史樹青先生《清怡親王田黃對章》謂:田石今則田坑久絕,黃金有價,田黃可以無價矣”。可知田黃石極難開采,是田黃絕少的原因之一,產于田中,無脈可尋,呈天然塊狀,沉積田底,采掘極難,多為當地農民掘田偶然發現。得者視為至寶,故稀有而見珍。若再磨則無法制印。由此可知不少田黃印多因履磨而消失,此為江介作田黃印絕少的原因之二;田黃產于“壽山溪”旁水田底之砂層中,產石地總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清代末已遍挖一百余年,今石農挖之數月而不得一石,舊日石農偶而尋得,亦被臺灣人購運國外,此為田黃印絕少的原因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