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2020中國(吉林)產業資本創新發展推進會上,快電于翔就“新基建”戰略背景結合快電全國性業務發展情況,做了契合吉林新動能發展的主題演講。

快電于翔發表主題演講
于翔表示,目前充電需求端的痛點仍然突出,70%以上車主經歷過找樁和充電難題。
目前國內的車樁占比3.5:1。中國有400多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樁總量也并不少,但充電樁使用率不足5%。原因是市場中存在“油車占位,騙補樁、低頻樁”的問題,導致車主找不到充電樁,車主體驗長期不佳而產生焦慮。
在于翔看來,目前的新能源電動車有著四大剛需:第一,以車主充電時,飲食相關的餐飲需求;第二,以車的洗護為主的保養需求;第三,車主消費品周邊的快消購物需求;第四,車輛的維修、保險等一體化需求。
他進一步介紹,快電基于大數據云系統最底層的能源熱力圖分析,可以幫助充電場站實現品牌立體升級,提供集支付營銷、零售管理、財務管理于一體的產業云解決方案。
于翔說,“快電上有交易的充電樁的平均使用時長,是整個行業內平均的三倍以上。”
談到運營效率提升的問題,于翔演講中提到,根據快電平臺的數據研究顯示,3%的價格波動會帶來8%的流水的變化。此外,10把槍以上的規模站點效率更高,用戶等待成本低。
快電大數據還發現,每個城市的充電高峰期是不一樣的。重慶是中午12點、上海是下午4點、西安的是晚上的11點。每個城市有著不同的加油習慣和充電習慣,快電可以給合作的運營商提供精準的運營策略,以提高運營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