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重磅活動“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正式發布。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參與的“中國澳門-歐盟科研數據跨境流動實踐”案例經層層評選,最終成功入選,成為本次發布活動現場展示的12項精品案例之一。該案例由澳門數字化發展協會牽頭,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國際研究院、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全球IPv6論壇、中國電信澳門公司、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尚隱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據了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案例面向海內外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科研機構和高校等公開征集實踐案例,本屆共征集到申報案例200余項,案例涉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六大洲、百余個國家和地區,最終推選12項精品案例現場發布。相關案例全景式展現了全球各方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上文化交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網絡安全保障和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五大領域中形成的實踐案例,講述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的生動故事,具有廣泛的國際代表性。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中國澳門-歐盟科研數據跨境流動實踐”圍繞探索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的高效機制,構建科研領域的“中國澳門-歐盟數據跨境流動通道”,并在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國際研究院與弗勞恩霍夫軟件與系統技術研究所之間形成科研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實踐。
“中國澳門-歐盟科研數據跨境流動實踐”
案例發布現場
當前,國際上既有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正在經歷各方面的壓力,在數據要素愈發重要的形勢下,各國或地區普遍不滿足于僅依賴“事后追究”的安全管理思路。為探索新形勢下的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機制,澳門數字化發展協會依托澳門特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以及與歐盟的法律淵源,聯合歐盟國際數據空間協會(IDSA),在澳門《個人資料保護法》與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現行法律框架下,率先在科研領域構建了集“法律規則+管理機制+技術保障”三位一體的、全程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促進數據共享的“中國澳門-歐盟數據跨境流動通道”。
《2022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
“中國澳門-歐盟科研數據跨境流動實踐”部分
這套數據跨境流通治理模式以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國際研究院與弗勞恩霍夫軟件與系統技術研究所之間的科研數據跨境流動為安全管理實踐,將澳門和歐盟的數據跨境流動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作為內嵌規則,以同時符合澳門和歐盟數據保護標準,實現出入境數據的自動化自檢和數據審查,保障科研數據的高效雙向有序流動。
同時,在全球IPv6論壇、ETSI-IPE、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以及中國電信澳門公司的支持下,“中國澳門-歐盟數據跨境流動通道”采用IPv6、隱私增強、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具備最小必要原則審核、數據主體同意管理與權利響應、用戶合規自檢等全流程合規保障措施,實現了保障數據自主權的數據跨境傳輸與訪問。
澳門數字化發展協會理事張漢卓在案例發布演講中表示,“中國澳門-歐盟跨境科研數據流動實踐不僅為科研數據在中國澳門和歐盟間的雙向傳輸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還可擴展至中國澳門與其他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數據跨境雙向對等合規流動,同時還將適用于金融、貿易、會展、醫療等更多行業的全球化經營。”
2022“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
頒獎儀式
澳門數字化發展協會的一整套數據跨境流通治理模型,不僅助力澳門特區融入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浪潮,還搭建了多利益相關方的交流橋梁,凝聚各方對安全有序的數據跨境流動的共識,對于全球跨境數據合作具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