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軟洽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成都天府軟件園入選“成都軟件20年影響力榜單”。

作為中西部乃至全國軟件產業的風向標,軟洽會在其20年的發展歷程中助推和見證了成都軟件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產業品牌不斷增色、產業質量持續提升的全過程。據悉“成都軟件20年影響力榜單”是軟洽會組委會為表彰在成都軟件產業20余年發展歷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并產生重要影響的名企、名品、名園而特別設立的。此次成都天府軟件園入選“成都軟件20年影響力榜單”榮譽的背后,是業界對天府軟件園18年來以“產業聚集、產業培育、產業融合”為路徑高速生長助推成都軟件產業發展的高度認可和表彰。

產業聚集之路:打造多元化產業系統
2005年中國網民首次過億,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互聯網大國。同年,成都天府軟件園正式投運。成立之初,天府軟件園抓住產業巨頭英特爾落戶成都的機遇,憑借成都在人才積累、產業基礎、運營成本等方面的優勢,迅速招引到IBM、SAP、華為等眾多國內外巨頭在園區開設研發中心,為園區后期的產業發展奠定了相對厚實的基礎。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內軟件產業開始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天府軟件園抓住本次機遇,迅速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吸引到包括馬士基、丹馬士、宏利金融、亞馬遜、澳新銀行、西門子、維音等國際巨頭紛紛將其服務外包中心、共享服務中心、后臺處理中心落戶園區。
2011年開始,移動互聯網產業悄然興起,天府軟件園通過調研第一時間嗅到了新的行業增長點,開始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領域加大培育擴大布局。很快,園區內的一些優質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開始嶄露頭角,Tap4fun憑借手游帝國三部曲在歐美市場脫穎而出,Camera360成為全球手機攝影領域的領軍品牌……2012年9月,成都高新區出臺全國首個移動互聯網的專項支持政策,天府軟件園借勢而上,騰訊、盛大、完美、觸控、2K等一眾手游大廠紛紛落戶,全國的優秀創業項目紛至沓來,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園區聚集數百家大大小小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和創業團隊,天府軟件園也成為了成都“手游之都”的主戰場。
2015年,順應國家“互聯網+”戰略,園區抓準時機精準發力。很快,“互聯網+”取代移動游戲成為園區產業新熱點。許多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領先企業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嶄露頭角:“互聯網+物流”的貨車幫、 “互聯網+體育”的咕咚運動、“互聯網+醫療”的醫聯、 “互聯網+測試”平臺TestBird……天府軟件園產業方向也進一步多元化。
近年來,天府軟件園圍繞5G、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布局,聚焦大數據、云計算等重點產業,打造多元化的產業創新地,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先后引入百度、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新華三成都研究院、快手直播電商全國總部、網易成都數字產業基地、中科創達西部總部、綠盟科技西南區總部基地等眾多信息化領域重點項目。2022年內,配合成都高新區管委會針對智慧駕駛、精準醫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數字文創等高新區重點主導產業領域的布局,引入了吉利智能駕駛研究院、騰訊CF全國聯盟、華西精創、長沙希迪智駕、燧原智能科技、豪威集成電路等龍頭企業。
天府軟件園的產業聚集之路,是一條發現和抓住產業機遇、順應產業趨勢、響應國家戰略的發展之路。每一次新的產業方向都既是對原有產業的豐富與突破、也依賴于原有產業的基礎與積淀——正是在這種不失時機的有序迭代和豐富中,天府軟件園逐漸聚集形成了涵蓋多維度行業領域、多層級企業類型的多元化的產業系統,為進一步促進產業培育和推進產業融合形成了良好的土壤。
產業培育之路:與園區產業生態協同發展
天府軟件園聚焦產業生態“建圈”,圍繞重點產業“強鏈”,在緊抓產業生態聚集的同時,園區重點以不同發展周期企業的關鍵需求為抓手,打造了涵蓋人才、政務、金融、品牌、公共技術、產業社交在內的多元服務體系。針對創業企業建立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梯級產業培育模式,形成覆蓋資金、人才、圈子、市場、創業輔導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層次“5C”培育計劃。
園區每年通過天府人才行動“城市行”、“校園行”和“尋找創業合伙人”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國內一線城市幫助企業招聘各層級人才。平均每年幫助園區企業吸引超過5000名IT人才加入園區工作、創業;通過開放“園區第一市場”資源,幫助企業在園區內推廣產品、開展合作,獲取首批客戶資源及用戶反饋;通過建立園區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平臺,促成企業間業務合作、渠道共享;建立園區企業高管和有關專家的“創業導師庫”,幫助創業者構建與園區企業CEO、創始人、HR、技術專家、投資機構、媒體等高層次人士緊密互動的高端人脈圈以及創業人脈圈;針對創業企業建立政策宣講平臺、扶持資金申報服務平臺;搭建投資人合作圈、定期開展創業項目推介、評審活動并建立常態化投融資對接機制;針對創業團隊全面開放華為云開發、手游測試平臺服務、移動應用安全測試平臺等公共技術平臺服務,并聯合大企業為創業者提供軟件技術開發咨詢服務。
經過精心培育,園區企業成長迅猛,涌現出科道芯國、九州迪飛、智元匯等十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飛英思特、萌想、必控等百余家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及省、市企業技術中心企業。此外,3家企業獲評成都市“建圈強鏈”鏈主企業。成功孵化出極米、醫聯、擬合未來、百詞斬、美幻科技等眾多國內外領先的明星創業企業。
抓住了產業培育,也就抓住了園區內生發展之道,使園區發展具備了造血功能和源頭活水。天府軟件園在產業培育之路上,突出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緊抓創業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走出了一條與園區產業生態協同發展的創新孵化之路。
產業融合之路:讓園區成為產業創新“催化劑”
做好產業聚集、產業服務與培育是園區良好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實現園區的“產業融合”則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形式。天府軟件園依托“做平臺、做連接”的核心運營理念,從園區管理者、服務者升級為資源整合者、產業創新催化者,以資源鏈接、資源整合為抓手助力園區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融合之路。
為整合園區資源,天府軟件園以打造園區資源對接平臺為手段,促進園區各類產業要素相互鏈接、相互碰撞、合作發展為目的,實現園區資源的有效共享與連接,推進企業與園區產業發展,比如:通過CEO聯席會、CTO聯席會等多種形式,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中同類型企業或有合作可能的企業連接起來,增進交流,加強“化學反應”,以便耦合資源、達成合作;通過籌辦園區足球賽、籃球賽、電競大賽等文體賽事,使電子信息產業人才之間能以“球友”“戰友”身份,跨公司、跨行業交流,從而實現企業、人才之間的軟性連接;通過如“天府軟件園創業導師庫”,園區與SAP、長虹、華為、亞馬遜等多家大企業合作建立針對創業小企業的服務平臺等方式,建立大企業與創業企業之間的連接。此外,園區還積極搭建企業與高校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各類外部產業資源之間的連接。
為整合跨區域資源,天府軟件園不斷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合作范圍。2022年,成都天府軟件園、重慶兩江軟件園聯合川內多個園區共同發布了《區域協作倡議書》,完成《成都天府軟件園 重慶兩江軟件園共促軟件產業發展合作協議》簽訂,共同推動兩地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雅安大數據產業園達成戰略合作,在數據存儲、數據災備、大數據應用、創新孵化、人工智能等方面開放合作,共同探索園區發展新模式。
自2005年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天府軟件園已走過18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已是國內外知名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在華戰略布局的重要選擇地。天府軟件園的成長,得益于多次抓住產業變遷的脈搏,乘勢而上形成良好產業聚集和產業生態的大背景,也得益于其對產業聚集、產業培育、產業融合園區發展之路的探索與實踐。天府軟件園發展的18年,也是成都軟件產業高效集聚、蓬勃發展的18年。其成長伴隨著成都高新區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努力奮斗,也見證了成都市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不斷做強做優做大軟件產業的全過程。
接下來,天府軟件園將繼續在成都市和高新區的指導下,按照專業化、平臺化、國際化的發展思路,通過做平臺、做連接,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打造產業生態、推動產業創新,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管理和服務創新,持續增強行業影響力,努力實現新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成都高新區創建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