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5G 正式商用。這個時間比之前的預測提前了兩個月。如果說 2G、3G、4G 的發展是數據在量上的積累,那 5G 就是數據質的變化。
至此,物聯網世界在我們面前全面展開,移動通信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展,從人與人的通信延伸到物與物、人與物的智能互聯。
未來 10 年,5G 技術將滲透到各個行業并催生各行業的不斷創新。它將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道迎來信息通訊時代的黃金 10 年。
為更好的了解我們在新網絡能力出現的過程中,有哪些商業機會?具備哪些技術積累?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炬芯產品經理——齊亞軍。共同探討新時代中炬芯的新方向和新機會。
一、 5G 三大應用場景
ITU 根據 5G 應用場景中的不同需求,給 5G 定義了三大應用場景。
eMITU(增強移動寬帶),對帶寬要求極高。典型應用包括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
mMTC(海量大連接),對連接的密度要求高。對終端的性能及成本要求高,典型應用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URLLC(低延時高可靠),對延時極其敏感,高可靠性也是基本要求。典型應用包括工業控制、無人機控制、智能駕駛控制等。
二、雄厚的技術積累
齊亞軍指出,炬芯多年來在多媒體、互聯互通、人工智能三個技術方向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這三個方向的技術也將在 5G 賦能的物聯網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量。
在研發實力上,我們全面掌握了聲音前后處理、芯片設計、無線連接等多項關鍵技術(如:自適應一體化 PMU 技術、高速接口技術、高性能 ADC/DAC 電路設計、全格式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音效處理、語音處理、無線通信技術等)。
并在芯片的算力和功耗上持續耕耘,在保障高算力的同時,追求芯片更低的功耗,多年的技術積累讓我們擁有更強的綜合實力。
三、市場應用芯方向
基于雄厚的技術積累,齊亞軍指出,我們在以下幾個產品方向上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芯方向——AR/VR
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是能夠徹底顛覆傳統人機交互內容的變革性技術,語音、觸摸等多種的人機交互方式也將成為未來物聯網世界的主流。在 5G 營造的高速訪問速度下,更流暢的語音交互,將為物聯網的組建做出重要貢獻。

根據 ABI Reasearch 估計,到 2025 年 AR 和 VR 的市場總額將達到 2920 億美元(AR 1,510 億美元, VR 為 1,410 億美元 )。(數據圖片來源:華為)
芯方向——智能終端配件
超高清 8K 視頻和云游戲在 5G 的高帶寬傳輸下成為可能,智慧家庭的娛樂屬性進一步增強。超高清的音影體驗,沉浸式、低時延的游戲體驗都讓使用者對智能終端影音的表現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終端的配件也將有進一步的發揮空間,在智能終端配件的加持下,更深入、全方位的體驗能幫助大家享受更高級別的視聽盛宴。

與其他家庭聯網技術相比,5G 的部署比光纖用戶降低了 30% 到 50% 成本,并極大減少了在電線桿、線纜和溝槽上花費的資本支出。同時,基于 5G 的數據增值服務,分析匯總后的數據和相應開發的應用也將帶來新一輪的增值。我們有理由相信 5G 將被更多的運營商選擇。
芯方向——可穿戴設備
伴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熟,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助理有望引領下一波智能設備的普及,配合 5G 無處不在的覆蓋范圍、更高的數據速率和更低的延遲,個人可穿戴設備有望在更多關鍵業務的場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根據 ABI Research 估計,從 2017 年到 2022 年,可穿戴設備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6.4%,發貨量從 2017 年的 2.03 億件,到 2022 年的 4.34 億件。(數據圖片來源:華為)
芯方向——BLE 系列產品
在華為提出的 5G 十大應用場景中,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分列第四和第十。而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的實現,就是需要感知能源和城市脈搏的數據傳感器。

如在智能能源領域,饋線自動化能幫助能源的調整和優化配置,降低運維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無線視頻的監控能擴展更多有用的應用場景,簡化系統部署。而 BLE 產品在這些場景中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以全球配電自動化市場為例,根據 ABI Research 的預測數據,全球配電自動化市場將從 2015 年的 130 億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360 億美元。(數據圖片來源:華為)
芯方向——人工智能方向
5G 時代的智能制造,將是一個更靈活更高效的生產系統,協作機器人、智能輔助設備、人工的多維度結合,將給工廠的生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炬芯的芯片應用產品可以成為人工智能的耳朵、眼睛、嘴巴,為人工智能的完整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到 2017 年底,全球有 1,800 萬個狀態監測連接,到 2025 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 8,800 萬。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出貨量也將從 36 萬臺增加到 105 萬臺。目前,固定線路在工業物聯網連接數量方面占主導地位。但預測顯示,從 2022 年到 2026 年,5G IIoT的平均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 464%。
5G 的全面覆蓋,也對芯片設計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云端的計算處理能力進一步增強,讓軟件具有了更強的計算能力。不同于以往軟件只定義功能的實現,算法的計算精度、性能和能效等都可以納入軟件的定義范疇。
在新的物聯網時代,芯片可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實時改變自身動態配置,從而實現芯片性能和功耗的最優組合。而引發的軟硬件協同設計,將給芯片設計的帶來新思路。
齊亞軍表示,AR/VR、智能終端配件、可穿戴設備、BLE 系列、人工智能、芯片設計,每一個領域都通過新的網絡能力蓬勃發展。而我們通過已有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在各個產品方向上都可以擁有很多商業機會。
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即將在我們面前展開。通過對齊亞軍的采訪,我們期待用自身技術與 5G 時代的融合與發展,在智能互聯的未來中注入自身的科技力量。

關于齊亞軍
齊亞軍于 2000-2007 分別在大連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齊亞軍在半導體行業從業 12 年,歷任芯片設計工程師、芯片項目經理,現任炬芯藍牙產品經理。在半導體芯片設計、芯片項目管理和藍牙產品推廣和規劃上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積累。






